台湾|黄丽群:散漫、自由地拆解命运的机关

黄丽群:散漫、自由地拆解命运的机关
本刊采访人员/仇广宇
发于2021.11.1总第1018期《中国新闻周刊》
台湾作家黄丽群不喜欢用任何标签化的词语定义自己 , 但“散漫”这个词她颇为认同 。 今年42岁的她偶尔还是会做关于大学的梦 , 在梦里她变回了大学生 , 常常在担心这个学期会不会因为打游戏导致缺课太多而被退学 。
以“低产”著称的她在业内和读者群中有着极高的口碑 。 迄今 , 她从未写过中长篇小说 , 仅出版了几部文集和一部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 。 就是这些作品 , 让她囊括了台湾多项知名文学奖项 , 也收获了读者的喜爱 。 2021年 , 《海边的房间》经过增补后被引进到大陆 。
这些故事极度生活化却又暗藏玄机 , 似乎人世间任何缺憾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 作家骆以军称赞过她文字里“天生的高贵” , 另一位作家柯裕棻称她的文章中有“淡淡的废废的美” 。 但黄丽群本人看起来却没有故事中那么颓废、敏感 , 她的外形相当靓丽 , 高个子 , 大眼睛 , 挑染过的头发很柔顺 , 说话爽朗而直接 , 再小的话题也饶有兴味 , 颇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 。 她不拘小节 , 聊天的时候偶尔会往嘴里塞一块巧克力 , 或者整理一下妆容 。
台湾|黄丽群:散漫、自由地拆解命运的机关
文章图片
黄丽群 。 摄影/小路
在生活了几十年的台北 , 黄丽群保持着特立独行的生活状态:和室友合租 , 有时独自旅行 , 带母亲出游 , 偶尔上网围观趣事 , 一直在出版社和杂志社上班 。 用她自己的话说:做文字工作的人 , 多少骨子里有些离经叛道的坚持 。 也正是这样的她 , 在自由散漫的节奏里 , 真实地体会并书写出了普通小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那些最令人心痛的命运转折 。
沉迷“大命运上的小机关”
看过黄丽群所写的《卜算子》这个故事的人 , 大都会为其中表现的情感而动容:患重病的年轻人埋怨做算命师傅的老父亲从不肯为他卜算人生 , 但年轻人也清楚 , 自己拼命维持生存不倒下的动力 , 是因为只有他能帮父亲送终 , 父亲则默默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 。 终于有一天 , 命运给两个相依为命的人展示了答案 , 黑发人还是先送走了白发人 。
这是小说集《海边的房间》中的一个故事 。 这些故事大多从平凡人的日常生活着眼 , 他们的烦恼本来再普通不过 , 但有一天 , “大命运上的小机关”启动 , 潜伏的危机浮出水面 , 这些小小的烦恼、欲望和心结在不断累积之后 , 成为压垮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 悲剧爆发 。
如同《卜算子》这个题目一样 , 普通人的命运是黄丽群喜欢书写的内容 , 她戏称 , 年轻时的自己是个喜欢算命的妇女 , 对“非科学”的事物有些着迷 , 那些过于标准、有严丝合缝正确答案的题目一般的事情 , 并不是她眼中生活的样貌 。 那些日常 , 让人想起张爱玲小说中那些“啮咬性的小烦恼” , 也如她所提过的汪曾祺的经典小说《黄油烙饼》一般 , 在细微之处催人泪下 。
因为童年的一次意外经历 , 她较早地有了对命运这个词的感悟 。 黄丽群有一个喜欢社交 , 总是呼朋唤友在外聚会的父亲 , 11岁时的某一天 , 当父亲终于在家陪她吃晚饭的时候 , 却因为一个电话被叫出门而遭遇车祸 。 那一天 , 因为对父亲不守约的赌气心理 , 她在父亲出门时没有回应他的招呼 , 也没能想尽各种办法拉住他不让他出门 , 但最后天人永隔 。
失去至亲之后 , 黄丽群对命运的随机性突然有了一种直觉性的顿悟:一念之差 , 她没有机会和父亲说一声再见 。 在日后的书写中 , 她把自己经常描写的那个压垮普通人的最微小因素 , 比作飞机上的一个坏掉的零件 , 一颗松动的螺丝 , 它们看似不重要 , 却会在某一种情况之下 , 成为引发决定命运的“导火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