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黄丽群:散漫、自由地拆解命运的机关( 二 )


丧失了历史负担的一代
在文学史上 , 1949年以后出生的台湾作家统一被称为广义的“新世代”作家 , 然后再按出生的不同年龄向后划分阶段 。 早在20世纪90年代 , 复旦大学学者陈思和就总结了台湾的“新世代”作家与“五四”作家相比的四个不同特征:政治情结减少;文学流派的消失和风格个性化的普遍呈现;文学经验日趋丰富;超验、科幻、后设小说(又称元小说 , 典型的写作技巧包括将原先的剧情设定为一件文学作品 , 随后揭露故事的“真相”)进入文学创作领域 , 实验小说与通俗小说并举 。
时至今日 , 这番论述在“准80后”作家黄丽群身上仍然适用 。 黄丽群的生日是1979年12月31日 , 四舍五入让她成为了一个准“80后” 。 在台湾这一代人被称为“凯飞族”“新人类” , 在他们成长的年代 , 台湾经济腾飞 , 父母工作稳定 , 没有太大的物质压力 , 也没有太大的历史负担 , 心态较上一代人更加平和 , 最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快乐 。
因为父亲是山东人 , 母亲是广东人 , 黄丽群是典型的“外省”人士 , 但这个词汇对黄丽群和她的同龄人而言仿佛是外星语言一般的陌生 。 她是个平常的都市小孩 , 从小在父亲的书柜旁长大 , 在渴求信息的年纪里食不厌精 , 看到什么就都读什么罢了 。 在台湾 , 世世代代的作家都很难摆脱“祖师奶奶”张爱玲所带来的影响 , 黄丽群也不例外 , 但是她爱的作家实在有很多 , 或许是父亲书架上的张大春 , 或许是她曾经提及的汪曾祺、毕飞宇 , 心中想起哪个 , 都仿佛遗忘了另外一个 。
黄丽群面临的最大的文化冲击与图书无关 , 而是千禧年前后她正在读大学时 , 席卷全球的互联网大潮带来了搜索引擎、聊天工具 , 让她的世界起了变化 。 那时她常常要烦恼撰写报告时搜集资料的冗长过程 , 必须到图书馆进行繁琐的影印或者手抄 , 花费十几、二十个小时的时间 。 但是有了互联网 , 她可以找到海量的信息 。 而在她过去的人生中 , 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只是亲人、老师和同学 , 现在则可以同时和上百个陌生人在线聊天 。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沉浸 , 黄丽群的大学读了整整六年 。 忙着做什么?她用大量时间逛论坛 , 和网友聊天 , 还要打流行的线上游戏——在今时今日 , 她就是一个标准的“网瘾少女” 。 但个性再潇洒 , 毕业、生计还是眼前紧迫的事 , 因为好玩 , 也为了找点正经事做 , 黄丽群开始在网络论坛上写文章、写小说 , 也在出版社做编辑工作 。
2000年 , 21岁的黄丽群已经显露出才华 , 她用“九九”的笔名出版了一本文集《跌倒的小绿人》 。 2005年 , 已经从事出版工作的黄丽群把自己的短篇小说《入梦者》拿给一位出版社的好友看 , 好友劝说她投稿参加文学奖的评比 。 就是这一次 , 《入梦者》拿下了“时报文学奖”的短篇小说评审奖 。 在当代台湾 , 这些由媒体和出版界人士举办的奖项 , 通常是年轻作家确立自己在严肃文学领域地位的勋章 。 黄丽群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闯进了这片文学的密林 , 直到此时 , 她才确认自己的小说技术是过关的 , 似乎可以从事这个职业 。
面朝大海 , 做一个无用的人
近20年来 , 大陆和台湾的中文阅读市场同样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冲击 , 传统媒体和出版行业同时衰落 , 而大陆人口数量众多 , 决定了大陆出版业中还是有畅销的现象 。 因此在大陆 , 部分“80后”作家面临着极多的商业化诱惑 , 他们逐渐把写作和商业出版、影视结合起来 , 换取了大量财富 , 而另一些“80后”作家则开始在沉潜之后逐步走向严肃文学的专业领域 。 随着时间推移 , “80后”这个概念从一个被书商拿来进行商业化包装的噱头开始逐渐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