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巧|银红色的青年曹七巧

银红色的青年曹七巧
黎荔
曹七巧|银红色的青年曹七巧
本文图片

我们看什么东西 , 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是色彩 , 其次才是轮廓 , 再次才是细节 。 对于一些服饰研究方面极有经验的作家来说 , 人物出场时的穿着颜色并不简单 , 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 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作家 , 童年的影响、家庭的熏陶 , 使张爱玲有很深的“服饰情结” , 这种恋衣情绪在她的作品中深有体现 。 张爱玲曾坦言自己有“clothes crazy”心理 , 一辈子无法逃脱对服饰的执念 。 她不仅在现实中奇装炫人 , 在文章《更衣记》中 , 梳理中国服装的历史 , 将其与西方时装做比 , 对每一种穿衣风格附上自己独到的见解 , 而且 ,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更是善于借助服饰书写捕捉人物灵魂 。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表现了一个涉世未深的麻油店老板的女儿 , 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害人害己的疯狂魔鬼的故事 ,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 。 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 , 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 这一人性异化和堕落的过程 , 透过曹七巧三十年来的服饰变化显示得清清楚楚 。 青年曹七巧刚出场时 , 是如下装束:
“曹七巧且不坐下 , 一只手撑着门 , 一只手撑了腰 , 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 , 身上穿着银红衫子 , 葱白线香滚 , 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裤子 , 瘦骨脸儿 , 朱口细牙 , 三角眼 , 小山眉” 。
可以看出 , 青年时代的曹七巧 , 相当热衷于打扮 , 这一身衣服的配色 , “雪青”、“银红”、“葱白”、“闪蓝” , 色彩搭配精细 , 显得明朗而有层次感 , 水灵 , 鲜艳 , 透露出一个年轻女子的温情和爱美之心 , 有一种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生命气息 。 其中 , 最触目的颜色就是银红 。
一般的学界观点 , 都认为曹七巧出场的着装款式和举止行为流露出一种霸气和俗气 。 我却不这么认为 , 可能很多研究者是男性 , 他们对于妩媚的银红色有些偏见 。 银红 , 似有银光的红中泛白之色 。 银红之色 , 始见于《宋史·舆服志》“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 , 栾枝以杂色罗 , 大绢花以红、银红两色 。 罗花以赐百官 , 栾枝 , 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 。 ”宋代的盛宴 , 幞头簪花是君臣间有仪式感的乐事 。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诗句写到“春色何须羯鼓催 , 君王元日领春回 。 牡丹芍药蔷薇朵 , 都向千官帽上开 。 ”在当时 , 皇帝为臣下赐花簪花是宴饮时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 戴花也是出席节庆礼仪活动的必备行头 。 佩戴的花 , 或为时令鲜花 , 或为金银制、绸制、绢制的假花 , 一般都是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 。 既然戴花成为了权贵与荣誉的象征 , 那么当然分有不同等级 , 依据《舆服志》记载 , 按照档次分为红、黄、银红三色的大罗花 , 杂色罗的栾枝花 , 红、银红二色的大绢花 , 可见银红之色 , 能登大雅之堂 。 银红之所以带银字 , 有人认为与名花“出炉银”有关 。 《扬州画舫录》说:“浅红白色曰出炉银” , “出炉银”又名银红西施 , 是一种浅红花色的名贵牡丹花品种 。 宋人簪花是对于唐风的历史沿袭 , 在大唐盛世 , 牡丹花名冠天下 , 有研究者说牡丹花是唐代的国花 。 宋代皇帝赐花百官 , 以罗花最贵 , 宰执以上官方可得之 , 银红罗花 , 应该是对于浅红色牡丹的仿制 。 我记得《红楼梦》中也写到各种银红衣服和物件:“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 , 一样秋香色 ,一样松绿的 , 一样就是银红的”(《红楼梦》四十回)旧时的高档面料“软烟罗”受染色工艺的制约 , 仅有四种颜色 , 其中就有“银红” , 银红软烟罗又叫做“霞影纱” 。 由此可见 , 银红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 , 很受上流社会推崇 。 怎能说穿着银红衫子的曹七巧就用色俗艳 , 上不了台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