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 五 )


按照古人的理解,“祸莫大于杀已降”,古代名将白起、项羽、李广都有杀降的举动,结局都不好。古人按照朴素的道德或者迷信角度,都是排斥杀降的。特别是高仙芝作为大唐在西域的长官,更是不应该杀降邀功的。这一点让西域各国君主也深感不满。
而这场战役触发的另外一个后果也很快降临。石国王子逃亡到大食,请求大食出兵。数万大食军队与大唐安西军队在怛罗斯城遭遇。两万唐军苦战五日,只有数千人突围而出。
战后,高仙芝还朝。
岑参也随之返回长安,依然是参军的官衔,只是满面风霜。

回到长安之后,岑参与亲友相聚。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他参与了文学史上一次著名的相聚。
【 嵩山&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地点在慈恩寺塔——也就是大雁塔。这座塔是高宗皇帝为其母亲修建的,是玄奘法师亲自督造而成的。
与岑参一起在大雁塔参加这场聚会的,也是“那些不得意的人们”。他们的名字是:杜甫、高适、薛据、储光羲。
杜甫,时年40周岁,还是一身布衣,前一年刚向唐玄宗献了三大礼赋,3年后他才会得到一个河西县尉的官职。
高适,时年48周岁,刚做了3年封丘县尉,便辞去公职,在长安闲游。这年冬天,他会去凉州投奔一个叫哥舒翰的人,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掌书记。
薛据,时年约60岁,时任大理司直,从六品上,20年前与王维是同榜进士,王维比他小10岁,已经做到了吏部郎中——吏部仅次于尚书、侍郎的三把手。后来,他会在安史之乱后关进监狱。
储光羲,时年46岁,做过几任县尉,时任太祝,官名听起来唬人,实际上是正九品上的品级,做做宫廷神庙的祭祀。他的命运跟薛据一样,也会在安史之乱后入狱。
这几位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爱写诗。他们为了纪念这次聚会写下的诗,除了薛据的失传之外,其他的都流传了下来。
不得不说,还是杜甫写得最好,特别是那句“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简直就是诗谶,预示着诗人们在即将到来的大变之中的人生命运。岑参在诗中“誓将挂冠去”的“誓言”则是苍白无力。
写下这首《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之后的第二年,他便再次踏上通向远方的道路。
目的地比安西还要遥远,那就是大唐的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负责管理大唐天山以北的疆域,治所在庭州,即今天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如果是今天开车从西安市出发,走定武高速、连霍高速,一刻不停,要开整整30个小时,里程2500公里。
而在唐朝,骑一匹快马日夜不停赶路,也要走足足3个月时间。
岑参这次要投奔的人,是他一生中遇到的大唐名将之二——封常清。岑参这次万里赴北庭,也是应封常清的征辟。二人在安西都护府便已相识。封常清特意征辟岑参,也是欣赏他的才干。所以,在岑参的心目中,封常清集偶像和伯乐于一身,他为封常清写了很多诗。比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封大夫》《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等等。
这几首诗里面,不乏千古流传的名句。第一首更是岑参诗歌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边塞诗的顶级代表作: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