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掌故丛谈|一片闲情任卷舒

□周维强
戏剧家田汉创作的话剧《关汉卿》 , 1958年刊行于《剧本》第5期 , 同年北京人艺首演 。 在这个剧本里 , 田汉让元代的戏曲大师关汉卿跟大都名优珠帘秀相爱 。 可是关汉卿凭什么要爱上剧本里的珠帘秀呢?换句话说 , 出现在田汉这部剧作里的艺伎珠帘秀 , 是不是有足够的打动艺术家心灵的风情素韵呢?出现在田汉这部剧作里的珠帘秀 , 能够使关汉卿倾倒的魅力是什么呢?是剧本里突出渲染的她身上的抗争性或斗争性么?田汉是杰出的戏剧家 , 可惜的是他再没有能够用他的这枝生花妙笔在这部剧作里 , 让元代的风尘才女珠帘秀血肉丰满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 田汉先生给我们写了一个名字叫做珠帘秀 , 职业是艺伎的一个话剧角色 , 而不是生动丰满的“这一个” 。 在这个艺伎身上 , 抽象的社会观念、政治概念贴上去的东西 , 恐怕要远远多于生活本身所可能有的内容 。 所以我在阅读这个剧本时 , 会产生“不真实”的感觉 , 会忍不住提问剧本里的珠帘秀 , 她的魅力在哪里呢?
关汉卿|掌故丛谈|一片闲情任卷舒
本文图片

关汉卿纪念邮票 。
【关汉卿|掌故丛谈|一片闲情任卷舒】即使是构成话剧《关汉卿》内容之一的关汉卿、珠帘秀之间的爱情故事 , 也是田汉的虚构了 。 在历史上 , 与珠帘秀恋恋不舍的是元曲家卢挚(号疏斋) , 而不是关汉卿 。 关汉卿和珠帘秀之间也许是可以叫做“朋友” , 而当时写诗赋曲赞美珠帘秀的 , 也不单单是关汉卿一个人 。
元末松江人夏庭芝写有《青楼集》 , 孙楷第先生说这部书是夏庭芝“以志盛衰之感 , 与《东京梦华》同一用意” , 记元代名妓自梁园秀以下总计74人 。 这部书是我国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统记述演员生活的著作 。 《青楼集》里说 , 珠帘秀“姓朱氏 , 行第四;杂剧为当今独步 , 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 。 孙楷第先生《关汉卿行年考》疑珠帘秀“为大都人 , 然合诸书观之 , 其踪迹又似在江淮间” 。 李修生先生《元杂剧史》考得珠帘秀演艺的盛年当在至元十三年(1276)至大德年间 。 至元是世祖忽必烈的年号;大德为成宗铁穆耳的年号 , 起始年份是1297年 。
“珠帘绣”是艺名 , 盖“珠”与“朱”谐音 , “帘”则是由“珠”而及之 , “秀”是元代女艺人取名的一时风尚 , 《青楼集》里记载当时有名的艺伎诸如梁园秀、曹娥秀、大都秀、顺时秀、小娥秀、天然秀、赛帘秀、帘前秀、燕山秀等等 , 皆以“秀”命名 , 她们的真名反倒没有人能够再想得起来 , 以致湮没无闻 。
《青楼集》“珠帘秀”这一条里又说“至今后辈以‘朱娘娘’称之者” 。 元末黄岩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四“妇女曰娘”条解释说 , 娘“今乃通为妇女之称” , 不分尊卑 。 宗仪举的例子里有“娼妇曰花娘 , 达旦又谓草娘” , “达旦”即“鞑靼” 。 我想 , 珠帘秀的性格特征恐怕也是不可以用“抗争性”或“斗争性”这类词来涵盖或概括的 。 要不然 , 如何会有那么多才情洋溢的文人学士艺术家跟她相交相知呢?又如何会有那么多的才情洋溢的文人学士艺术家倾心赞美她呢?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里称珠帘秀“姿容姝丽 , 杂剧当今独步” , 王秋涧《题珠帘秀序后》说珠帘秀“七窍生香咏洛姝”;关汉卿赞美珠帘秀“出落着神仙”;卢疏斋对珠帘秀更是一往情深 , 说珠帘秀的歌声“险些儿羞煞啼莺” , 珠帘秀的鼓瑟弄筝如“冰弦散雨 , 总是才情”;散曲家冯子振咏珠帘秀“夜来卷尽西山雨 , 不著人间半点愁”;胡祗遹在《赠伎珠帘秀》中亦用赞美珠帘而隐含对珠帘秀的爱慕:“锦织江边翠竹 , 绒穿海上明珠 。 月淡时 , 风清处 , 都隔断落红尘土 。 一片闲情任卷舒 , 挂尽朝云暮雨 。 ”胡祗遹 , 号紫山 , 他可不是关汉卿那样的“书会才人”民间艺术家或民间知识分子 , 他是学者型官僚 , 《元史》有专传 。 王秋涧 , 名恽 , 也是有元一代著名学者和文臣 。 冯子振 , 大德二年(1298)进士及第 , 亦有官声 , 名列《元史·儒学传》 。 这些赞美珠帘秀的句子 , 亦无一语道及“抗争性”或“斗争性”这样的内容 。 可知田汉剧作虚构过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