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晚秋落木感怀诗词五首,无边落木,都是大气感人的家国人生情怀

是秋天快要过完时,才忽然有种回味的感觉。因为无论万山红遍还是秋色斑斓,都在一种凋谢中,走向冬天和沉寂。冬天也美,更干净更清旷,可是回头一想,那秋天最壮丽的美,既是山林如染绚烂秋色,也是那无边飘飞的落叶。如果站在高处,去感受那天风落日,以及身边回旋的落叶,那种苍茫浩大的美丽,如何不像一种命运和时光纷至沓来却又离你远去那种昭示之感?
我写这些,不算悲秋,只是解析那些古典而传统的情怀。
洞庭$晚秋落木感怀诗词五首,无边落木,都是大气感人的家国人生情怀
文章插图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先秦屈原九歌 湘夫人
如今的洞庭和屈原时代略有两样,因为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利用。
上古时代,这里还是人烟罕至的古中国中部山水地带,有着最原始的生态,是古代四万平方公里的烟水泽国,古称云梦。战国时代,云梦一部分泥沙堆积成广阔的沙洲陆地,一部分成为烟水辽阔的洞庭湖。至少屈原所看到的洞庭,荒无人烟,浩瀚无际,远远不是后世800里洞庭可以计量的那种感觉。
屈原是被流放到此的。第二次流放在湘沅,44岁。从楚国的朝廷高官三闾大夫,流放到楚国边远的地方,政治前途肯定是不明朗,除非新任的君主重新启用他,那么对于生活而言,就算有朝廷提供一些基本用度,但主要还是要你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毕竟这地方条件实在有限,就算你在这个地方当地主,可是这里人都少见。
而且屈原的苦闷在于,他看到的楚国的衰败,如果再没有强有力的君主和致力改善现状的大臣共同努力,楚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这里江湖之美,并不能让他安心做个隐士或者地主。实际无论楚国兴盛还是灭亡,对于边远地带的百姓,尤其是这种先秦洞庭湖一带的百姓影响不大,这里靠山吃山,靠水吃渔,而且交通不便,如果能自给自足,屈原像渔父一样悠闲长寿,非常可能,因为他曾经和渔父有段经典对话。渔父笑他看不开,不是真正的圣人。
人的苦闷在于你知道解决方案,却没有办法实施。当然人的可贵也在于心有忧患,并执着去思考破解。
所以当屈原在无边洞庭的秋色里,他没有渔父执着波浪清,秋鱼肥的那种旷达快乐。
他站在洞庭湖边的高台上,一种浩大的视角,让他看到了洞庭秋色的另外一面,随着浩瀚湖风吹过,无边的湖边树木,飘落着红黄的叶子,而他困在这里,没有一双翅膀飞回国都,他的心境悲哀荒凉,如同他所忧患的,楚帝国也在风雨飘摇的秋天里。
我们知道楚国尚巫和神,我有理由相信屈原从事过朝廷的祭祀,所以当这些祭祀天神的吟诵真诚出自他的口中时,有人看到的是浪漫,我看到的是心情和灵魂的献祭,纯粹又深沉,
他开口了。
湘夫人你站在这浩渺的洞庭水上,你的眼光迷蒙而忧伤。
你看到这无边的秋风起,无边的秋风起,树叶落,那洞庭湖上是飘满了落下的树叶啊。
你站在高处,去看着无边水岸的白苹,你在期待和谁的相见?
那鸟总会聚集在一起,那渔网挂在木头上,等待用它的人。
那芳草生长在该生长的地方。
湘夫人,你这样无言站立,我知道你是在等待湘君,只是你不说,将自己站成荒凉。
屈原气势上的呼风唤雨,没准此时会有大雨倾盆,如果真的湘夫人,听到了他的歌唱。
这是第一首描写落木和落叶的诗,而且一写就是这样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