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红星书评│领悟传统的妙处——品《读懂中国画》
领悟传统的妙处
——品《读懂中国画》
文|林颐
中国古代绘画凭借自成一格的绘画语言以及一以贯之的东方艺术精神 , 独树一帜 , 绵延流远 。 晋唐名迹 , 迄今犹存 。 画法的变迁 , 蕴含历史文化的精华 , 尤宜普及 , 使得人人知我国画之风采气度 , 唯论画者常有偏于鉴赏家渊深之故 , 而普通人如我难得其门可入 。
【文化|红星书评│领悟传统的妙处——品《读懂中国画》】新读到一本画论 , 叫《读懂中国画》 , 内容如书名一般朴实 , 初始几篇 , 但觉平淡 , 没料想 , 越读越入迷 , 掩卷回味 , 获益匪浅 。
文章图片
《读懂中国画》
邵仄炯/上海人民出版社
该书原是为喜马拉雅所作的音频节目 , 语言浅白 , 篇幅精短 , 我最初不以为意 , 后来为什么觉得它不错?该书作者邵仄炯 , 书画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深厚的专业素养很好地化用在了各节文章里 , 作品具备“大家小书”的风范 。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铺设了一条连贯的线索 , 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把时代与个人、风格与技术、主题与布局、画意旨趣、笔墨特点乃至画史评点 , 杂糅交错 , 择要评析 。 也就是说 , 不倚重外部的文化研究 , 紧扣画作本身 , 就画论画 。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为该书撰写序言 , 称其“有益于中国画的正本清源” , 的确如此 。
中国绘画一般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科 , 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 , 运用独特的造型手法 , 如钩、皴、点、染、浓、淡、干、湿等来形成各种技法形式 , 如写意、工笔、勾勒、设色、水墨画等 , 描绘山川风貌、瓜果花卉、人间百态 。 中国绘画有自己的空间观念 , 不囿限于焦点透视法 , 不讲究机械的精准度 , 而是以游动的视点 , 经营意象 , 以意推之 , 营造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精神宇宙 。 中国绘画又具有书画同源的特点 , 与中国书法在用笔着墨、骨法写意上辉映契合 , 彼此影响 , 逐渐地 , 也与文人诗词达成书绘和意境的融通 。
文章图片
《读懂中国画》内页
邵仄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中国绘画的文化特质 , 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推广美术通识 。 有些视角 , 确实是只有画画的人才会有的 , 内行而不炫耀 , 一一讲与我们听 。
比如皴法 。 邵仄炯说 , 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实实在在地用笔墨的皴擦 , 让人们感受到雄伟的自然力量 , 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一次重大突破;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创造了“披麻皴” , 用层层叠叠、松柔有弹性的线条表现江南山水的柔美;五代宋初巨然《萧翼赚兰亭》里的“长披麻皴” , 用一条条拉长的墨线 , 画出了浑厚秀润的山石;北宋李唐的《万壑松风图》 , 运用了斧劈皴 , 笔法如同用斧子劈柴一样 , 有力度、有速度 , 墨色的渲染使得山体具有西画素描般的明暗效果、空间层次和厚重的立体感 。 屡次剖析 , 前后呼应 , 皴法的应用与发展就清楚了 。
文章图片
《读懂中国画》内页
该书网罗了各种技法 , 加以简明扼要的阐释 。 除了以上论及 , 还谈到了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徐熙的“落墨法”、李公麟的“白描”、夏圭的“拖泥带水”、苏轼的“墨戏”、赵孟頫的“飞白”、徐渭的“大写意”、八大山人的“白眼”……诸般技法 , 诸般妙处 。 还有一些中西绘画比较 , 韩滉《五牛图》的造型与佛罗伦萨画家乌切利作品的“缩短透视法”、米家云山与印象画派、李嵩的《花篮图》与卡拉瓦乔的《花篮图》等等 , 视野开阔而大气 。
- 古琴|新展预告|年度大展,走进古琴的文化空间
- 中国传统文化#五月,一首诗站在窗外
- 概念图!韩媒发文又在文化方面发起挑战,这回是跟日本争“妖怪”
- 文物|上博虎年迎春展,呈现中日文物中的虎文化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定义|让孝成为时代之光 “孝子日”首次设立,红星美凯龙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孝”
- 水墨丹青栏目组!书画名家张明智:「文化强国推广计划」年度风采展
- 文化@禁渔不忘江南韵
- 文化$想要吉祥又喜气挂什么,大文创研究院 吴帆 公鸡吉利图 值得一看
- 艺术|安徽合肥:笔墨书写时代赞歌 “艺术年货”传递美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