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专访陈建华: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 二 )


【陈建华|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专访陈建华: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陈建华|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年|专访陈建华:跨越传统碑石的天才
文章图片

左为陈建华教授
您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创作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陈建华: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 我这里简要说两点 。 首先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的思想家 。 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的矛盾丝毫没有削弱作家的人格的魅力和他的作品的光辉 。 他一生执着地关注人类的命运 , 热烈捍卫人的尊严 , 肯定人的价值和追求人的理想、人的和谐于社会的和谐 , 尽管他探索到的并非都是真理 , 尽管他在自己的时代看到的是丑恶的现实和被扭曲的人性 。 这一点贯穿他的全部创作 , 从处女作《穷人》开始 , 直至最后一部巨著《卡拉马佐夫兄弟》 。 其次 , 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艺术创新意识的杰出的艺术家 。 他对人性深度的开掘和“复调”小说艺术是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 不管人们有多少异议 , 作家本人从未动摇过自己的艺术探索 。 他在去世前不久这样说过:“虽然现时的俄国人民对我并不理解 , 但我会被未来的俄国人民所理解 。 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 , 这并不正确 , 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 , 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 ”描绘“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 , 特别是通过人物的自身感受和内心分析 , 无情剖析人格分裂的主人公的病态心理 , 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 。 人格分裂和心理变态 , 是当时岌岌可危的俄国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投影和精神悲剧 。 如果说托尔斯泰以自己的艺术探索大大拓宽了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的话 , 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有力地开拓了小说表现心理的容量 , 特别是强化了作家对人性深度和人物变态心理的揭示 。 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在这一领域里舒展自如地施展着自己的艺术才华 。
请问俄苏和西方评论界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怎样的?
陈建华:二十世纪以来 , 特别是两次大战以后 ,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方文坛的声誉日高 , 他的影响不仅与托尔斯泰并驾齐驱 , 有时甚至还超过了后者 。 法国作家纪德的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 他认为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被托尔斯泰高峰遮住了的更高峰” , 在整个西欧文学中再也“没有比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所触及的问题更深刻的了” 。 当然 , 西方评论视野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注意的是他与现代主义文学的联系 , 如加缪干脆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存在主义小说家” 。 虽然不可否认这里有相当多的谬托师承的成分 , 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 在他的祖国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过一次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热潮 。 卢那察尔斯基、格罗斯曼、巴赫金和别尔嘉耶夫等人的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 其中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探讨至今尤为人们所称道 。 三十年代中期以后 , 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到排斥 。 直到五十年代中期这位作家才在他的祖国重新获得了与其成就相应的地位 。 七十年代初 , 苏联隆重纪念作家诞生一百五十周年 。 作家艾特玛托夫当时撰文指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 给了十九至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全部进程以革命性的影响 。 ”确实 , 只有当人们自觉地拂去了偏见的浮尘 , 用审美的目光重新审视他的鸿篇巨制时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才开始完整地显示出自己的令人惊叹的美学风貌 , 人们也才真切地看清了作家那傲视群峰的巍峨身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