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芬@神剪人生 刀尖起舞 ——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余华( 三 )
为了让雕刻厂能够良性运转,在生意惨淡的时候,陈余华独自到外面跑业务。他调动各种可行途径来发展客户,但是在联系客户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一番舟车劳顿,而且还需要提前准备好样品给对方看,如果对方欣赏,就有可能签下订单,但若对方不欣赏,则前功尽弃。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在陈余华的努力与尝试下,当时雕刻厂得到了来自北京友谊商店、北京工艺零售服务部、北京国际书店等五湖四海大小门店、宾馆的青睐,接着订单不断,有几百元的,也有几千元的,最多的一单价值一万多元。
雕刻厂逐渐起色,陈余华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几十年艺术创作生涯中,陈余华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大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农业博物馆、四川博物馆、浙江博物馆等收藏。其细纹刻纸的图案变化多样、刀法工整、细腻流畅,突显精湛技艺。陈余华的龙船花作品被行家誉为“中华一绝”和“剪纸之最”。第六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邀请赛获奖作品《闹新春》共运用细纹图案88种,是有史以来运用细纹最多的一幅作品,陈余华也凭此获得中国“十大神剪”称号。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获得荣誉和社会认可的敲门砖。《三十六行》系列作品由36张单幅作品组成,前后耗时4年时间完成;作品《龙船花》,连续打磨了半年之久;《家和万事兴》作品的创意也是他苦思半月的成果。每一份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背后,都倾注了陈余华的心血。
2020年5月22日,《九狮图》《八角双鱼》《凤凰牡丹》被浙江省非遗馆永久收藏;2015年3月19日,《十二月令》《龙船花》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收藏;2000年2月22日,细纹刻纸精品5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要天气好、心情好,万事俱备,才能刻出,不然太伤神了。因为在雕刻的过程中不能有人打扰,要全神贯注。”陈余华告诉采访人员。仅从《龙船花》一幅巴掌大的作品来看,细微的花纹甚至挑战着视觉的可视极限,而这样精妙的作品却出自一双粗糙黝黑的大手,刀尖一颤即满盘皆输,其耗费心力精力之大,可见一斑。
传承之心公益路上
一直来,陈余华热心公益活动,只要有地方需要,他都会去授课。去年,他受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邀请,去为当地英华实验学校的学生义务上体验课。不仅如此,陈余华还将磨刀石随行带去,方便在工具被参与者用坏时及时打磨修理。一家人每周都会驾车前往一次。
今年6月,雁荡山举办了细纹刻纸体验活动,陈余华为30余名参与者义务授课,并提供工具、材料,手把手教刻纸,让他们体验细纹刻纸的工艺讲究。在活动举行之前,陈余华会提前把刻刀等工具打磨好,一磨就是30余份,每一把都调整到最适宜的使用状态。
如此费力劳心,在陈余华的人生经历中,不是唯一。几十年来,陈余华义务为大小活动、不同机构从事细纹刻纸的科普、展览、体验等教学、推广工作,没有收取一丝一毫的回报。陈余华一家还会受邀在一些学校中长期“驻扎”,传授刻纸技艺,教过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也包括特殊儿童。
“只要电话一通知,我就会赶过去。如果出差在外,或实在太忙抽不出身,也会让自己的学生去参加活动。”陈余华对待各种公益活动、项目的态度,可以用“奉陪到底”来描述,为了让乐清细纹刻纸这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陈余华总是不计回报地奔走在前线。陈余华有一对学生是夫妻俩,也承袭了这样的传统,活跃在非遗推广的道路上。虹桥二小的“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乐清市实验中学、柳市五小、柳市六小的刻纸课教学、公益广场的体验活动等,都有陈余华一家人公益行善的身影。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心学@心学大师王阳明龙场悟道,是如何在人生低谷,孕育出思想高潮的?
- 人生@“十宗罪”极致语录:最有哲理的28句话,句句精辟,写尽人生!
- 深思子&读书需要悟,书法需要悟,悟出人生
- 春有百花秋有月!宋代高僧一首唯美禅意诗,道出人生快乐本质,心情沮丧时读读它!
- 小舍@南怀瑾:人生由衰转盛的迹象,出现这六种情况预示开始变好
- 纪伯伦$人生必须读10句经典名言,非常深刻,比鸡汤文好多了
- 院里|“精神病院里的天才儿子”刷屏!网友看哭:人生艰难,人间美好!
- 阳明心学!人生有忌讳,碰到尽量要躲开,别到五十才发现
- 林黛玉|林黛玉出丑不自知,被雕虫小技难住,暴露出她人生的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