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到常熟去”:苏童及其小说的一种解读( 四 )


然而苏童的回答依然意味深长:“有时候 , 一个作家的盲目自大和刚愎自用会产生两个后果 , 一个后果是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远 , 还有一个就是有可能走进他的梦想 。 ”
这个回答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潜台词空间 。 那就是说 , 对于苏童到底是谁?这个名叫苏童的人自己的空间到底有多大?他的天性到底有多长多宽?苏童自己其实并不确定 。 苏童也在探索苏童 。
苏童|“到常熟去”:苏童及其小说的一种解读
本文图片

《西瓜船》是苏童比较近期的一个短篇作品 。 依然有一个突如其来的死亡 , 依然有着温暖与善意的底色 。 然而其中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 。 与他近期另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伞》一样 , 《西瓜船》具备了一种结实而深含逻辑意味的小说质地 。 那匹华丽的丝麻被苏童做旧了 , 上浆了 , 拿在手上它显得沉甸甸的 , 很多个边边角角都在提醒你 , 触痛你 。 有一些以前被苏童不动声色藏起来的、或者还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 它们倔强地探出头来了 。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 , 对于作家来说 , 有一些改变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探索 , 倒不如讲更是生命历程的自然呈现 。
道理很简单 , 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 , 日子从来都不是白过的 。
有时候我会突然有这么一种感觉:有一些东西 , 有一些瞬间 , 还有一些微妙的气息 , 在苏童的小说里是回不去了 。 所以它们一定会以另一种模样、另一种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 。 有时它们显得那么陌生 , 以致于很多人都认不出它们了 。
记得有一次 , 苏童稍稍喝得有点多 , 大家感慨苏童即便醉态也能保持足够的优雅时 , 苏童便吐露了一点小秘密 。
“其实我一回家就不行 , 有好几次 , 一开门 , 我就直奔洗手间 , 吐个不行 。 这是大家都不知道的 。 ”
这倒是一点都不奇怪 。 除了有些被符号化的苏童 , 以及真实的苏童 , 一定还有一个深深隐藏在作品背后的苏童 。 有时这个苏童被藏得太深了 。 藏得连自己也忘了有这个苏童存在了 。 这个藏得太深的苏童或许应该再多醉几次 , 因为很多人都期待着这个深带醉意、真实失控的苏童向我们揭示出人性和世界更为深刻的本质 。
【苏童|“到常熟去”:苏童及其小说的一种解读】苏童一定会继续说下去的 。
虽然我们身边的这个世界变得让我们有些无从把握 , 虽然那条曾经让苏童再三描摹的城北老街 , 也已经面临着面目全非的命运 。
那条街现在一塌糊涂 。 一半开发旅游 , 旧城改造 , 临河造起仿古的房子 , 另一半一点没动 , 就和六十年代差不多 。 回去看着觉得很怪 , 好像走在阴阳世界里 。
但苏童一定还会继续说下去的 。 不简单地判断 , 不简单地愤怒 , 更不简单地强求 。 因为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像的善要恶 , 远比我们想像的恶要善 , 比复杂的要简单 , 比简单的又远远的复杂……
一无所知是因为洞察 。 一无所知也是因为智慧 。 一无所知更是因为善良 。
就像一个阅尽世事的长者 , 在临终前 , 有人站在病床前面毕恭毕敬地问他:“您……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他摇摇头 , 面无表情地:“对这个世界 , 我无话可说 。 ”
就像《木壳收音机》的那个结尾——“到常熟去 。 ”是的 , 到常熟去 。 常熟是一个中间地带 。 是一个寓言 。 它是彼岸 , 但离这个世界不是太远 , 是凭借善意和温暖可以抵达的彼岸 。 然而它又毕竟不是眼前这个现实的世界 。 在浓雾的河岸 , 摇着一条船 。 到常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