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店街镇@诸暨发现了一件“大宝贝”!上面写着两个字( 二 )


这一带曾发现“业绍三迁”门额
在现场,诸暨市博物馆馆长孟琼晖也有自己的判断。她说,门额题字一般以宣扬家声、光耀门楣、表达幸福安康的希望等为内容,如“耕读传家”“於斯为盛”等;也有按门楣的坐落题字的,如“紫气东来”等。“三迁”门额与以上内容都不相符。
孟琼晖说,上世纪90年代,当地复建南孟子庙时,南孟故里发现了“业绍三迁”的门额。“业绍三迁”,“绍”是继承的意思,广义上可理解为继承“孟母三迁”的精神和先祖孟子的思想与品格。孟琼晖认为,这块门额的题字大概率就是“业绍三迁”。
诸暨市省级非遗项目南孟祭礼的省级传承人孟南生、诸暨市南孟文化研究中心孟岳对于“业绍三迁”的说法都表示认同。他们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代表南孟文化的“业绍三迁”门额、仓圣祠、保平侯墓等难觅踪迹,更让人担忧的是南孟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正渐行渐远。
新发现门额印证文化传承
当天,孟琼晖特地带领专家们到应店街镇另外两处有“业绍三迁”门额的地方,进行对比考证。
其中一处在应店街镇十二都村堂楼下自然村。这是一处老台门,还能看出从前的“三进”结构,门额石件上雕刻的“业绍三迁”四字清晰方正,周围仅用线条装饰。台门内还有一些残存的精美木结构雕花。据孟岳介绍,这户人家的先祖在同治初被封为中散大夫,后受朝廷旌封,这块“业绍三迁”门额是所赐匾额中的一块。
应店街镇@诸暨发现了一件“大宝贝”!上面写着两个字
文章插图

灵山坞村洞岩寺13号的彩绘“业绍三迁”门额。
另一处在灵山坞村洞岩寺13号。这里的“业绍三迁”门额,采用的是石件彩绘工艺,字迹已有些模糊。这处房子是单体结构,相比前面到过的两处建筑,规模要小得多。
“这3块‘三迁’门额,从对应的建筑格局看,建造年代应该差不多。从门额本身制作来看,还是幸福村新发现的残件更精致、书法笔力更苍劲。新发现的‘三迁’门额,进一步印证了南孟文化在应店街十二都区域的传承,这对南孟文化研究很有价值,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南孟文化的传承。”方志良表示。
呼吁恢复南孟文化
然而,近年来“南孟故里”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这让孟琼晖、孟岳、孟南生等研究南孟文化的文史专家叹息。
据介绍,建于1217年的“南孟子庙”(中国南方最早的孟子庙,地位相当于衢州孔庙),上世纪60年代被拆,现在只剩下一座残破的山门;宋高宗手书孟氏“仁寿堂”匾额,现也已散落;明清时期,在十二都、十三都、县五里亭古塘等地为贞女孟蕴所建的坊和祠,现已全都毁灭。
孟岳建议打造“南孟故里”文化品牌,南孟文化研究应该邀请海内外研究孟子文化的知名学者、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同时整理挖掘“孟氏家谱”的珍贵遗存,创作相关的文艺精品,编纂出版研究成果等。他还建议举办“南孟文化节”,组织开展“南孟祭礼”等各种富有创意的展示活动,营造和谐美丽的乡村,充分展示“南孟故里”的教化新风尚。
孟琼晖建议以浙江打造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为契机,融合村庄规划与其他规划统筹编制“南孟故里”保护规划,打造宋韵文化雅聚朝圣地。十二都古村落可按“金、木、水、火、土”规划布局,建设“南孟故里生态保护区”。保护区内修建“孟子纪念馆”、复建“南孟子庙”、贞女祠、清朝乾隆帝赠“端范夫人”(孟母)石碑等等历史遗迹,利用“南孟”IP,研发设计文房雅供、诗书画印等系列文创产品、研学项目和“印象南孟”舞台精品,把南孟故里建设成一个集风俗教化、文化体验、产业集聚、美丽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南孟文旅产业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