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塘月色教案的设计我很能体会此刻LZ激动的心情,想当年我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啊,下面这篇是网上找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一单元课文特点
1.本单元由两篇散文、一篇杂文和一篇悼词组成 。
2、本单元课文涉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有的比较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有的形象地提出自己的主张,有的概括了人物一生的伟大业绩 , 有的在貌似纯知识的“东拉西扯"中 , 含蓄婉转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只有认真推敲词语和句子 , 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
3、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应该仔细揣摩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所在 。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重点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的实质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对语言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等 , 进行辩析、品味 。在阅读中只有注意语言,领会关键词 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 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
2、要掌握在阅读过程中揣摩语言的技巧,学会抓取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并结合语境进行揣摩和理解 。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
揣摩教学把阅读分为四个阶段,即感 知阶段、理解阶段、表述阶段和评价阶段 。揣摩语言属于第二个阶段,即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 , 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等进行辩析、品味和理解,以彻底理解文句含义,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在感知、表象再创造的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加深对读物的理解 。
2、揣摩语言离不开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 。张志公先生说:“所谓语言环境,从比较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是说话和听话时的场合以及话的前言后语 。此外,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前者“现实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内部语境”,后者“广义的语言环境”习惯称为“外部语境” 。要彻底理解语句含义,必须把语句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反复揣摩思考 。
3、揣摩语言还要学会抓取关键语句 。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1)出现在文章首尾的总结概述语句;(2)有称代和特指词语的语句;(3)在文中多次重复出现的语句;(4)运用各种修辞格的语句;(5)使用典故或史料的语句;(6)运用“虚化迁移”手法或词类活用的语句;(7)语法结构复杂的语句;(8)有特别生动的词语的语句 。
四、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前两课为教读课文 , 后两课为自读课文 。教读课文每两课时完成,自读课文每课一课时完成 。
进行教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探索性的学习 。
进行自读课的教学,更应该体现由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 。一种形式是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阅读课文,然后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由教师作出结论 。这种方式适合于中等以下水平的班级使用 。另一种形式是事先把分析课文的任务交给几个或几组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查阅资料 , 拿出分析意见,在课堂上各抒已见展开讨论 。教师不要下结论 , 让学生对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课下继续进行思考 , 在校刊上发表他们的意见 。这种方式适合于语文水平和自学能力较高的班级 。
一荷塘月色
课文说明
一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 。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 , 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旁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 ,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
原因是什么 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 。”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 , “还是暂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
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 , 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 。……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 , 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
二构思
《荷塘月色》写的是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排解苦闷,去观赏月下荷塘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此时此际的心情 。全篇的“文眼”是开头的“心里颇不宁静”一句,尽管文 中一会儿写“动”,一会儿写“静”,一会儿写“幻觉”,一会儿写“实感” , 一会儿描摹眼前,一会儿展开联想,“形”确实很散,但始终没有离开“颇不宁静”这一“文 眼” 。
三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 , 而《绿》中的狂喜之情非常浓烈 。这是什么原因?是由于写作时代不同 。《绿》写于1924年 , 这时正是北伐战争前夕,五四运动给作者带来的激情尚未消失 。《荷塘月色》则写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现实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 。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 , 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
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 。有的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的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表现作者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局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的认为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这些看法可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各抒己见 。对于“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 , 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种说法也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认为 。“实在不能说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淡淡的喜悦,而应该说是一种浓浓的哀愁 。我们应该努力去体会作者郁结的烦闷和满怀悉绪无处诉说的苦衷,把偶然写到的闲情看作是苦情的反衬,才符合文章的实际,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些不同看法,也可以提供给学生 以引起思考 。
四写作特点
《荷塘月色〉抒写的则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这什么这样说呢?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看,他是一个很擅长情景交融的作家 。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写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 。在月光下,在荷塘畔,虽然自我陶醉了 , 感觉到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 。
第一部分(第一段):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 , 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写静谧的环境和自己在这咎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括地叙述了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 。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 , 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 。
第三部分(第4、5、6段):描写荷塘月色 , 是全文重点所在 。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 。
第4段写荷叶、荷花、荷香和荷波,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这些景物都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
第5段写月色,先正面写 , 后反衬 。
第6段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 。
在作者笔下,这是个宁静而幽美的境地 , 充满了诗情画意 。“但热闹是他们的 , 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
第四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但是现实 终究是现实,是无法超脱的 。正当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时 , “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应 。统观全文,内心 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和哀悉融为一体,构成了《荷 塘月色》的特色 。
五语言特色
这篇散文用词准确生动 。
如《荷塘月色》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了和花上”这“泻”字,再加上“静静地”这个修饰语 , 就准确地写出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 , 但又是绝无声响的幽静 。再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 , 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达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好像也有情意了 。
这篇散文用了许多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音韵美 。
《荷塘月色》中“蓊蓊郁郁”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脉脉”流水 , “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
这篇散文还运用了大量新鲜贴切的比喻 。
如写“荷 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就极为生动,赋予荷 叶动态的美 。写荷花的清香,用渺茫的歌声作比;写月光,月影说它们“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把嗅觉、视觉转化为听觉,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的美表现得恰到好处 。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_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引用课文说明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参考资料:
荷塘月色 说课教案《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中专题名为“慢慢走,欣赏”中的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独具魅力,被称为写景的好手 。并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 , 而且富有情趣美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现代白话文的典范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位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 说教法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
四、 说学法
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 , 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查阅资料法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课时 。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 。
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感情,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作用 。
现在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 。
1、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 , 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以朱自清一身重?。啥鏊?,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
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五六分钟的时间 。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 。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就是“自主”学习方式的最直接体现 。巴金说过:“写吧 , 只有写 , 才会写 。”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1)学生自由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的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 , 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
(2)第二步,抽学生起来朗读读 。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 。让学生听一部分范读 。
(3)再次自读 听完范读后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
3仔细品读,把握感情
经过几次诵读之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 。再次请学生起来朗读课文 , 这次是请学生挑出自己最有体会的语段来读 。在我设想中,学生选四、五自然段及《采莲赋》这一段的比较多 。若有学生提到自己比较喜欢《采莲赋》这一段,我想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感情基调 。设计几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文字?”它与全文的中心是否协调?引导学生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
当然 , 课堂是生成的 。这只是事先的一种设想 。如若学生未提及《采莲赋》这一段 , 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抓住学生发言的闪光点,或切入对精彩语段的品位,或是对写作手法的揣摩 。
4、 赏析语段,品位语言
在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教师继续请同学找出自己最有体会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精彩语段四、五、六自然段,引导学生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
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几例:(1)“叶子出水很高 ,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
(3)这里写的是月下的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
(4)作者对月光下的荷塘仅仅是做静态的描绘么?(理解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
(5)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
(6)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
(以上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之时皆已储存,到了课上就要随机使用 。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叠字叠句的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这三方面赏析文章 。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 , 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从不同角度发问 。既是揣摩语言 , 提问就必须紧紧扣住语言 , 切忌架空)
品读赏析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之后,引导学生用刚才所学的赏析方法试着对第五自然段从语言、情感、描写角度这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特别对于这一段中几个动词的使用如学生在论述中未触及,教师可结合课后习题二予以适当点拨 。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语文教学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因此,在引导学生充分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做一个小结,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 ,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并告诉学生作者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 。
第一课时结束,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四、五自然段
3、 完成课后习题二
第二课时继续品位语言,深入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争取当堂背诵
1、 请学生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第六自然段
3、 讲解《采莲赋》在全文作用
4、 背诵四、五、六段
5、 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
《荷塘月色》教案,越快越好追加201.品味语言 , 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 , 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计划采用六个步骤“自读感知,思考提问,查阅信息,讨论交流,熟读成诵,存疑留问”,两个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 “存疑留问”放在课外完成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读感知,学生思考提问,学生查阅信息 ,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熟读成诵 。教师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
一、自读感知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
首先自读课文 , 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 , 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 , 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 , ……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
再次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下来,注意段落之间的联系 。
明确: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 , 于是就想去看看 , 沿着荷塘的路平常是有些怕人的,但今晚却很好,我可以享受这无边的荷香月色 。荷塘月色的确很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幽淡雅,荷塘上的迷人月色朦胧和谐,令人心醉 。荷塘四周非常幽静,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最热闹 , 而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又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巳无福消受了 。采莲令我惦着江南了 , 这样想着回到了家里 。
二、思考提问
首先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 。
学生先后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课文第五段 , 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 , 其好处是什么?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 , 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第四段景物描写 , 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
其次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 。按照文章先后依次罗列如下:
•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铺” , 其好处是什么?
如何教学写景状物散文 —以《荷塘月色》为例教学设计导入可以使用古人写荷花的诗词,这涉及到语文教学中一个广度的问题 。这十分钟里,如果是《荷塘月色》建议只讲一段 。例如,选择的是月下荷塘的一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递进式提问(这涉及到语文教学中深度的问题):这一段都写了什么?答案:叶子、花,荷香,荷波,流水 。如何写的?再分别进行具体分析 。要点出通感的修辞 。十分钟也就这样 。记得留作业 。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 , 或称教学目标 ,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荷塘月色朱自清教案引用课文说明本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景状物的散文名篇,一般都具有四个特点,即写景美、情味浓、意蕴深、语言美 。要学好写景状物的散文 , 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思路的确立上,必须努力体现以上四点 。下面以《荷塘月色》教学设计为例,来具体阐释教学写景状物散文的一般思路 。一、整体感知 , 把握情感 。教师不要先入为主,作提示 , 贴标签,越俎代庖 , 把文章讲析得支离破碎;应把文章原原本本的交给学生,让他自己去读、去体验、去感悟 , 力求对文本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的”感知,对文章思想感情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感知、把握的准不准呢?这时教师再介入,指导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查寻作者的感情基调、感情线索、感情发展变化等,从而对文章情感做出比较准确的定位 。如《荷塘月色》一文,通过反复诵读,通过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可惜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些领起与过渡语句的阅读理解,以及对荷塘月色优美景象的描写 , 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忧愁笼罩、暂得喜悦的复杂感情及微妙的起伏变化,那么“淡淡的忧愁、淡淡的喜悦”的感情基调的定位也就先得水到渠成 。感情是时而忧愁、时而喜悦的,程度却都是淡淡的 。感情基调定准了,再来诵读、情读、美读,就有了调子,指导诵读就有了依据 。所谓声情并茂的诵读要求其实是空泛的 。什么样的“声”?什么样的“情”?声 , 应是低缓的;情,应是淡淡的 。声音高亢、充满激情的朗读是不恰当的 。二、分析写景、注重审美 。在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能充分的显示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力和语言才华 。品味景物描写是解读这类散文必须要过的一道门径 。如何分析写景?我觉得应问好五个“什么”:写了什么景?描写了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景与情有什么关系?分析写景的过程绝不可脱离文本语境,进行生硬的剥离式的分析,应在反复诵读、涵咏咀嚼中获得感知 。因为写景状物散文都是描写审美物象、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情趣的 。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读课文,品味美景美情,获得充分的美的享受,并对这种美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品味语言,习得语言 。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 , 但写景状物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 。品味语言是中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 。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叠词(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静静、薄?。┑纳臀觯?对动词(泻、浮、洗、笼、画)的赏析,既可以突出对景物特点的把握,又加深对文章优雅、朦胧、幽静意境的体悟,在幽雅淡远的感受中实现学习语言的目的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将写作目标、写作要求引进散文鉴赏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散文鉴赏水平 , 又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散文教学的读写结合可以有多种方式,如鉴赏写作技法 , 获得写作的启示;学过课文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写小散文,哪怕写片段也行;挑出课文中优美隽永的语句加以品味,再进行仿写;指导学生写课文鉴赏等等,高一学生要求不宜过高 , 只要能写出文章,表达一点个人情感就可以了 。
- 荷塘月色全文_荷塘月色原文
- 荷塘月色 朱自清_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心思想是什么?
- 荷塘夜色 朱自清_朱自清荷塘月色赏析
- 英语优秀文章_七年级英语优秀作文十篇,60字左右,带翻译
- 职工入党申请书范文_优秀入党申请书范文2019通用版
- 老师的感人事迹_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有哪些?
- 美丽的大脚影评_观看讲述优秀教师事迹的电影,写一篇影评.写作要动...
- 网站建设方案书_如何做一份优秀的公司网站建设方案书
- 经典哲理散文_我是高中生,帮忙找些优秀的摘抄,优美的段落,有...
- 优秀英语怎么说 优秀的英文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