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孔子一生都在兜售自己的学问,希望卖给识货的帝王家,为此曾经周游列国14年,但就是没有人买他的账。
孔子失望而归、寂寞而死、抱恨终身。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文章插图
在孔子去世70年后,他的一位弟子却实现了老师一生的夙愿,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帝王师。这位弟子名叫卜商,字子夏。
“学而优则仕”就是子夏提出来的,然而子夏终身未仕。
并不是子夏学习不优秀,子夏是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于世,而是因为子夏为人孤傲耿直,好与贤己者相处,不想轻易屈身伏就与当政者苟合而已。
子夏的生活是清贫的,“衣若悬鹑,甚短于财”是他的真实写照。有人劝他出仕以改变处境,他表示不愿去争蝇头小利,以免“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子夏说:“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
子夏活了108岁,放在今天也是高寿老人,想必有许多养生秘笈,但子夏并未去讲养生,而是继承了老师孔子的衣钵,博学笃志,办学传经,教授儒家学问。
流传于今的著名的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有两部是出于子夏,经由子夏的弟子传下来的。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文章插图
子夏的学说思想继承于孔子,但却不囿于老师的条条框框,而是在教育目的论、教学过程论、学习和借鉴历史、慎交益友等方面有所发展创新。【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
他不再强调“克己复礼”以及纯粹的仁义道德,而是与时俱进关注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故有“孔子说礼法,曾参取礼,子夏取法”一说。
著名法家人物李悝、吴起、商鞅都出于儒家的子夏,是子夏之儒孕育了法家思想。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文章插图
进入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进一步被摆烂,礼乐文明早已碎了一地,各国为了生存,均已撕破脸皮大打出手无所不用其极。要想在这片丛林中立足,必须摒弃陈规陋习,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谁来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冲锋陷阵杀在前头,是人才。只有人才,才能创新。
魏文侯是第一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的处境让他不得不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为了绝地求生,他广揽人才,求贤若渴。
当他听说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孔子的亲传弟子现在依然在世时,他欣喜若狂,立即派出顶级待遇规模庞大的使团去高调聘请这位孔子的高徒活生生的圣人。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文章插图
此时的子夏已是百岁高龄,而且由于丧子之痛哭瞎了眼睛,所以他并不打算接受魏文侯的邀请,长途跋涉到河西去。魏文侯深知子夏是各国士人的灵魂宗师,决心一定要请子夏来西河坐镇。
于是,魏文侯亲自拜子夏为师,对子夏异常尊重。
给国君做老师是儒家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就连孔子在生前也没有享受过如此崇高的荣誉。
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感动了,决定亲自到魏国去。
子夏的到来开创了魏国的西河学派。李悝、吴起等纷纷拜子夏为师。

儒家@孔子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而没有做到的,死后70年,由他做到了
文章插图
全国各地谋求进身成名的士人摩肩接踵纷至沓来,魏国成了广大学子们趋之若鹜之地。随着魏国人才的爆棚,国力也就随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