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极尽苦难中抵达人类心灵最深处

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在极尽苦难中抵达人类心灵最深处
本文图片

纪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诞辰200周年
2021年11月11日 , 是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诞辰200周年的日子 , 人们隆重纪念这位比肩托尔斯泰的俄罗斯文学代表人物 。
陀氏的一生坎坷而壮阔 , 他以《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享誉世界 。 布罗茨基称他写出了人类能抵达的全部深度 , 鲁迅将他视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
从2014年起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纪念碑”丛书开始推出迄今为止最权威、深刻和厚重的陀翁传记: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约瑟夫·弗兰克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以下简称“传记”) 。 现已出版前四卷 , 约180万字 。
11月6日 , 出版社在上海建投书局举办活动 , 邀请这部宏大传记的译者戴大洪、刘佳林等专家聚谈 。 两位传记译者从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与人生入手 , 知人论世 , 共同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
本版摘编他们的部分发言内容 , 以飨读者 。
戴大洪:传记第一、三、四卷译者 , 翻译家
苦役营促使他转变
当时俄国的意识形态派别分截然对立的两派(中间当然也有灰色地带) , 两边一是斯拉夫派、一是西欧派 , 用咱们的话说就是一个是保守派 , 一个是进步派 , 进步派有激进的趋势 。 当时 , 他文学创作起步时由《穷人》发表奠定的一时辉煌已见衰微 ,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是个与众不同的作家 , 他没有固步自封 , 又写了第二部作品《双重人格》 , 继续探讨新的主题 。
我认为《双重人格》在他作品中非常重要 , 虽然不够成功 , 但其中所进行的探索 , 在后面的《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都得到了发展 。
与此同时 , 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 陀思妥耶夫斯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政治上 。 1849年他突然被捕了 , 因为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激进活动 。 被捕后流放服苦役 , 这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他最初有一种文化和出身的傲慢 , 对俄国民众不了解、有疏离感 , 但苦役营的经历把这些都打破了 。 作家离开苦役营二十年后发表的《作家日记》里 , 提到农夫马列伊的故事 , 是促使他思想转变的一个线索 。
陀思妥耶夫斯基9岁的时候 , 在父母的农庄散步 , 当时传言附近的树林里有狼出没 。 散步时 , 他听到有人喊“狼来了” , 一下子吓得不知所措 , 跑向在旁边地里干活的一个农民马列伊 , 他父亲的农奴 。 马列伊赶紧安慰他 , 让他放心 , 最后还护送他回到家里 。 到苦役营后 , 直接接触到农民囚犯 , 他本来就反感那些人的无理性、野蛮、粗暴、愚昧 , 这时遭遇更是火上浇油 。 但忽然有一天 , 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到了马列伊的故事 , 才意识到这些人内心的善良以及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宗教情怀 。 他一下子透过野蛮、无知、粗暴的表象 , 看到了本质 , 这对他后三十年的思想转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
坎坷中思想起伏
在苦役营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已经在从西欧派往保守的斯拉夫派偏移 , 但他这种偏移还在过程中 。 回到彼得堡之后 , 他在哥哥帮助下办了《时代》杂志 , 提出了——我翻译成“乡土主义”——现在的学术界一般叫“根基主义” 。 但他并没有想和左派决裂 , 在办《时代》杂志的过程中 , 试图在左右之间寻找中间道路 。 这时候他对激进左派 , 对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皮萨罗夫为代表的激进左派 , 虽然在观点上有质疑 , 但没有撕破脸 , 还在尽量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