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提及对未来的渴望,很多人会说,我想要年薪百万,我想要工作自由,我想要购物自由……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想要的很多,但现实却是:在家被嫌,出门没钱,想要改变,总是迈不出第一步。闹钟从来不管用,手机比书看得多,买的课也只上了三五节……人们只是单方面看到自己想要的,却忽视了自己能给的。
现实生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想要的东西都需要交换。比如说,你想三年后达到年薪10万。年薪10万,是想要达成的目标,这需要一定的能力,相匹配的能力就是你用来交换的资本。
很多人忽略了这个事实,他们以为想一想或者付出一点努力,这样的结果就会来到。但往往是想了很多,生活依旧是原来的样子。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也有一部分人为之付出了努力。他们早起、阅读、锻炼、上各种网课。努力了几个月,发现还是那样。
不仅要付出,还要付出足够,才能交换到我们想要的生活。就连查理·芒格也说过:“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想要做成一件事,我们首先要升级自我认知,意识到生活的本质,明白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用正确的方法行动,才能告别无效努力。
周岭从2017年开始写作,那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3年后,他出版了第一本书。这本书特别受欢迎,11个月内加印15次,销量突破15万次。周岭也因此成为了百万级畅销书的作者。这一切全部因为对成长有清醒的认知,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内驱力和正确的方法。
《认知驱动》是他这一路走来的心得和体会。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做成一件事”的心法和技法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目标,激发内驱力,克服成长路上的种种陷阱,过上想要的生活。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彻底了解做成一件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事情本质,避免反复尝试却徒劳无功的努力。
01.间歇性努力为什么没用?
生活遵循价值交换。当我们持续输出作品,对他人产生影响,甚至让他有所改变,我们的输出才算有价值,也有了和他人交换的资本。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仅凭意志力在努力,他们的努力也只是对内成长,自然交换不到心仪的东西。
周岭认为,我们的成长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向的成长,一种是外向的成长。内向的成长指的是围绕自身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早起、跑步、阅读等等。这没有严格的标准,不用考试,自己认可就行。这种成长方式只能自己受益,无法给他人带来价值。
外向的成长即围绕外界展开的成长活动,比如写字、画画、编程。在外向成长中,我们边学习,边向外输出,不仅给他人带来了启发,还能收到反馈。我们的成长全部由外界评价,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比如,你一直埋头读书,不知道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到底如何。当你写成文章发表出来,通过读者的反馈,以及平台的各种数据,我们自然知道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点还模糊。因为只有想明白,我们才能写出来。
如果一直内向成长,不对外输出,我们得不到反馈,就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动力。马斯洛的需求模型早已告诉我们,大家都需要尊重。在别人的反馈当中,我们一步步成长起来,完成了被尊重的需求。
价值输出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无法持续输出,输出的价值没有达到交换标准,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