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二 )


比如,你看到朋友圈有人通过上写作课实现了购物自由。你也买了写作课,以为就能和他一样。但是,你不知道他是3年前买的写作课,这三年,他也一直在磨炼文笔,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洞察能力。你只是坚持了3个月,就开始埋怨自己付出没有回报,运气不好。
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让别人为之改变,我们自然也会有所改变。周岭说过,我们持续输出其他人强烈需要的内容,别人就会关注你、支持你、给你反馈,进而与你产生密切的关系,愿意把自己的资源给你调用。
看清了这件事的本质,才会知道该怎样规划我们的努力,而不再是靠意志力断断续续地坚持。用周岭的原话就是:知晓了事件背后的原理机制,我们自然也就有了具体的方法论,这也会实实在在地增强我们做成这件事的信心。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02.如何拥有持续努力的动力?
明白了这个世界遵循交换原理,如果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我们就需要持续培养一门技能,对外输出。当所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我们自然也交换到想要的东西。
有了输出的意识,无论在哪一行,我们都会想着创造点什么,会主动走到舒适区边缘,提升认知、精进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并非没有享受。舒适区边缘不算太难,我们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达到。比如,写作时觉得词汇量不丰富,我们可以先写下来,修改时再利用同义词查找推敲修改。
这会带来各种正向反馈,促使我们持续努力。唯一不好的是这个过程有点长,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1. 为所做的事寻找意义
选择做有价值感和意义的事情,是我们做成一件事的动力和第一步。最好的方法是把事情和自己关联起来,调整我们看这件事的角度,赋予积极的意义。当我们受到挫折或者是看不到成绩时,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价值交换要求我们的输出,不仅要有价值,还要长久。如果我们没有找到做这件事的意义,就会在得不到反馈或者是看不到希望时怀疑自己,甚至丧失信心。
比如写作。很多人把写作认为是赚钱的副业。当他看不到赚钱的希望时,会选择放弃。一个新手,没有经过长时间积累,想要写出好文章本来就难,再加上还要熟悉平台的各种规则,想要赚钱需要很长时间。当他收不到反馈,也找不到写作的意义时,会丧失兴趣,不想再坚持。如果他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思想的反馈,是促进自己学习的方式之一,自然就有了动力。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并且,积极的意义也会促使我们心理成长。周岭在书中提出,成长分为显性的“能力成长”和隐性的“心理成长”。当“心理成长”滞后“能力成长”,会限制我们能力的突破。
比如我们偶尔做成了某一件事,受到了众人的表扬,但是我们却认为这是幸运,并不是自己的真实能力。
为事情寻找意义,就是训练潜意识,让它领先于我们的能力,牵引着我们前进。当我们因为能力成长受到表扬时,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
我们的成就往往在我们的思想范围之内,正如那句广告词说所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输出$《认知驱动》:永远不要用自律感动自己,而是明白成事的基本认知
文章插图

2. 写下来
把要做的事情写下来,形成计划清单,一方面排除干扰,另一方面防止遗忘。
美国科学基金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普通人脑海里每天会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