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案例_赏识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

赏识教育成功的名人事例 10 个,谢了,急用、~~~【赏识教育案例_赏识教育对孩子有多重要】一)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每一个学期结束,班主任老师总会给学生一个作业——自我小结 。但每当我读完这些小结时 , 心里总产生一种深深的自责 。因为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一些消极的评价,例如“这个学期我成绩退步了 。”“上课我经常要搞小动作 。”“跟同学打打闹闹”“对班级工作不积极”“学习不努力,成绩很差”,甚至有些写上“我很笨”“我智力太差”等 。这表明自卑心理在我们学生当中存在的比例是比较高的 。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变得没有主见,干什么事总认为我不行,无法接受生活的挑战 。
二) 教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 ,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例:“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要做错,怎么去考重高 。”“讲了几遍的题还不会,真是对牛弹琴 。”“看人家学生怎么怎么好 , 你们以后怎么办?”“以你的成绩表现,将来多半是下岗工人的料,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跟你讲了多少遍 , 还改不了这个毛?。媸墙揭赘?,本性难移 。”本来教师想通过揭学生的痛处,来唤醒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效果恰恰适得其反 。因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引进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 。
三) 一个极具教育启示的事例
日本著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 。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 , 说得再差,再迟 , 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 , 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 , 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 。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 。——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 。”
四) 赏识教育的作用
(1) 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 往往心理压力较大,自卑、自责、不知所措 。这时,他所需要的是帮助、安慰 。而我们有部分老师为了给学生以教训 , 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批评 。这种教育方法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 , 甚至反叛 。若此时我们老师能采取明智宽容的态度,比如:在考砸的学生面前 , ①你不能让学生泄气,所以要鼓励学生,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移 。②要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常有的 。③帮助他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再如对闯祸的学生也一样,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中有了不良的影响或失去了信心 , 而此时老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平息学生的惶恐心理 , 让学生感觉到他在老师的心里依旧充满希望 。同时还可以举自己或名人在小时犯错的典型事例以教育,来缓解学生的心态 , 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这不仅能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还能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成为知心朋友 , 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珍惜一切,奋发向上 。
(2) 赏识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 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
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他们最后的成就都会大相径庭 。这说明我们老师要懂得教育,懂得欣赏,不能对教育进行一刀切 ,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任何一个特长都要肯定 , 帮助发展,而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而我们有些老师在教育中往往会出现这种言语:“别做梦了,看你象这块料子吗?”“别异想开天 , 管好你的学习,考上大学才是正事 。”也许你老师的一句话,抹杀了一个伟大的创举 。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欣赏,并正确引导 , 使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
(3) 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耐挫力 。
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 , 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 , 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 , 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 , 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
五) 赏识教育的操作
(1) 课堂教学是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 。
学生的大多数文化知识都来源于课堂教学 , 在校大多数时间也都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因素 。其中,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学会赏识学生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 , 数学教学有一大特点是:一题多解 。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作为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 要不怕学生出错,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学得主动,同时还可能会取得意外收获 。当学生的方法好过你老师时,作为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参与性 , 成为学习的主体 。而对成绩较不理想的同学,更要多发现他在课堂上的每一点进步,使他的兴趣得到提高,主动性得到发挥,避免使他成为遗忘的角落 。
(2) 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深入到学生及学生家庭中去 。
赏识教育并不光是说几句美丽的话 , 它要能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 。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 , 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 。另外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以达到家长、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搞好教育工作 。但在实施赏识教育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 , 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 。
(3) 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
a) 在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成绩时,往往会把激动、喜悦的心情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 。这时常听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这次考得好不等于以后考得好 。”“虽然这次取得了进步,但离重高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这种教育方法事实上造成学生很压抑 。若改成:“祝贺你这次取得了好成绩 , 按这样的发展趋势,你的目标马上就能实现 。”效果就不一样 。这不仅能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更好的鼓励作用 。所以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象“你真棒!”“你能行 。”“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 。”“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 。”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b) 在行动上要有艺术性
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更具有激励作用 。例:在我所任的数学教学中,有一名叫王志鸿的学生学得十分出色 。为了充分发挥他在这方面的特长,我就经常拿一些较难的题或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他共同研究、讨论,使他真正感受到自己这方面能力的存在和这种能力被老师欣赏的自豪 。另外象我们班有一支足球队,并具有了一定技术水平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发展 , 我就经常鼓励他们去踢踢球 。但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这种鼓励表示信任不足,同时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更多的要求是学习、学习 。为了改变他们这种想法 , 我就亲自加入到这支足球队伍中去,并且实行能者为师,虚心听从他们的安排,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欣赏,同时由于老师的加盟,使他们能以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使水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
c) 在体态语言上要有艺术性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你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 。例:在教育中 ,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每当他们完成一件事 , 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想得到你老师的评判 。这时老师你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满意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当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或很痛苦时,老师用一些安抚的动作更胜过语言上的安慰,使学生尽快走出困境 。
(4) 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能持之以恒 。
我们部分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 。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 , 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 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作为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
(5) 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
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 。而不能因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该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 , 让他们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 。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 。例: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 , 要适当赏识,同时要多提新要求,克服不良习惯 。
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 。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
名人赏识教育的小故事 类似于陶行知"四块方糖'的故...3.马克思教女之道
马克思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亲 。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说教,而是将正确的思想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通过故事启发教育孩子 。在女儿爱琳娜很小的时候 , 马克思就给她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 。有一次,爱琳娜被马利亚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动,尽管当时她还不懂船长是怎么回事 , 但却被故事里的船长的事迹深深感动 。她说,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长” 。她问父亲,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个男孩子”,并“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军舰” 。父亲告诉她说,这当然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在计划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不应该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 。
对于女儿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和燕妮总是给予具体又透彻易懂的解答 。孩子提问题,有时提的不是时候 , 有时讲的过于固执,但谁也没有看见马克思恼怒过,他总是那么温和、有耐心 。虽然,有时他正在忙于其他事情 , 但只要孩子跑来跑去向他提问题,他都耐心解答,他从来不让孩子感觉到她打扰了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