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

“全球艺场 , 艺术上海”——这是正在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的主题 。
这样的主题在多年前或许只是一种理想 , 但在当下 , 已然真正的写实:拉斐尔、透纳、莫奈、蒙克、夏加尔、霍普、贾科梅蒂……众多西方美术史上的经典名作这几年纷至沓来浦江两岸 , 何以如此?
说到引进西方名迹特展 , 除了国有展馆 , 不能不提上海天协文化 , 这是将西方艺术大家特展引进中国最早的民间机构 , 也是国内持续举办此类展览的惟一机构 。 从2011年“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始——当年这一展览由于各种原因曾经亏损较多 , 其后 , 2014年“印象派大师·莫奈” , 2015年“印象派大师·雷诺阿”、2019年“西方绘画500年” , 2020年的莫奈《日出·印象》等 , 都是由天协策划引入上海 。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近日与上海天协文化负责人谢定伟对话时 , 他直言当年民营企业引进国际展览虽有困难 , 但却一直信心颇足:“因为上海的艺术市场与观展还有还有很大的潜力 。 其实我们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 就是世界艺术史的推广和普及 。 西方古典和经典绘画的时间跨度很长 , 所以选择很多 。 ”
澎湃新闻:近期 , 在上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西方艺术大展 , 足够丰富 。 回想起来上海呈现西方经典艺术的展览 , 从2011年的“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始 , 您创办的天协文化便成为了中国最早引进西方艺术大展的民营机构 。 可否请您谈一谈创办天协文化的初衷 , 以及为什么会专注于做西方艺术的展览?
谢定伟:毕加索展是2011年做的 。 在2010年底的时候 , 我们开始筹备做这样的展览 , 因此成立了天协文化公司 。 我们认为国际展览在国内是有观众需求的 , 特别是改革开放、经济大发展以后 , 上海本地和各地来的年轻人群体很大 , 想了解西方艺术的需求一定是有的 , 早晚都会有 。 因此 , 我们办展览的初衷是满足观众需求 , 向民众普及世界艺术史教育 , 也包括中国艺术史教育 。
毕加索展的举办是一个契机 。 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 , 是国立博物馆 , 其5000余件藏品来源于毕加索的遗产 , 以毕加索中晚期作品居多 。 2010年时 , 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已经历了20余年的对外开放 , 需要进行装修改造 。 这时博物馆就可以将大量的展品借出 , 以此筹集资金用于博物馆改建 , 因此组织了两套毕加索展品做全球巡展 , 其中一个巡展来到了亚洲 。 上海在当时由于世博会扩大了城市影响 , 因此馆方希望在中国台湾展出后 , 来上海展出 , 随后再去中国香港 。 这样的巡展需求也和我们一拍即合 。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
当时我们做了调研 , 参考了中国台湾地区的展览经验 。 中国台湾的民营企业办展览在当时要领先上海十多年 。 1990年代 , 中国台湾就开始做这样的西方艺术展览 , 参观人数也很多 。 台湾有2300多万人口 , 整个台北市有几百万人口 , 但是他们做的热门展览的观展人数曾达到70万人次 ,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 所以 , 我们看到这样的案例 , 觉得大陆的观展人数应该更多 , 因此开始做展览 , 到现在也有10年了 。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
文章图片

毕加索《自画像》1901年末 , 该作于2011年“毕加索中国大展”在沪展出 。
澎湃新闻:10年来 , 您如何看待当下上海的艺术生态?
【展览|全球艺场在上海③|持续引进西方特展,从亏损的毕加索开始】谢定伟:从这10年来看 , 我觉得我们发展还是不够快 , 这主要是指看展的人数还有待提高 。 从上海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情况来看 , 艺术市场还是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 还有很大的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