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甘肃天水出土六千年前彩陶壶,神秘图案,揭开猪变龙之谜( 三 )
本文图片
这就是 , 龙图腾中蛇身的来历了!
因为在远古时期 , 毒蛇猛兽都是人们的天敌 , 人类必须战胜它们才能生存下去 。 先民们不可能 , 毒蛇的作为自己的图腾 。 综合龙的八种或者八种以上的动物 , 都是给人类生活提供过帮助 , 或为人类所驯养的动物 , 和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
鲵鱼又名娃娃鱼 , 属于天水的特产物种 , 至今在天水市的曲溪林区中还能看到 。 五千年年前 , 天水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 , 比较炎热 , 这些大鲵生活在沟沟岔岔中 。 由于大鲵的攻击性较弱 , 是原始先民们最好的渔猎对象 。 在漫长的岁月中 , 这些给先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的鲵鱼 , 被人们视为神灵 , 甚至作为某个渔猎部落的图腾 。
本文图片
先民施展了他们聪明才智 , 充分发挥了想象 。 给鲵鱼以人的色彩 , 头部如同一个婴儿的面孔 , 眼大而有神 , 四只爪子憨态可掬 。 表达了先民人神合一的思想 。 这两个鲵鱼纹中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 或者说是一个氏族内 , 不同家族或者亚氏族之间为了区分而采用的图腾 。 甘谷西坪、武山傅家门发现的鲵鱼纹瓶 , 似乎给我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 , 图案从简单走向复杂 , 造型从憨态可掬的造型转向神秘主义 。
从鲵鱼纹图案到龙图腾的发展变化看 , 伏羲创造的龙图腾是以鲵鱼纹为主体的 , 有人甚至推测伏羲就是某个渔猎部落的首领 。 所以在伏羲的功绩中 , 教渔猎排在他画八卦之前 。
4.猪鼻子如何变成了龙鼻子
这一个月 , 疫情袭击兰州 , 我宅家读书 , 偶有所得 , 发现一点线索 , 似乎能为龙鼻子的来历作证 。
龙鼻子 , 人们多说起来源于猪 。 关于猪 , 先民们驯化已久 , 但在战国到明清之间 , 人们多对猪给予歧视 , 多不重视猪的价值 。 然而 , 远古时期 , 却有过一段对猪的崇拜 。 可以说 , 在六千年前 , 猪不仅是财富的象征 , 更是中产阶层的标配 。
本文图片
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着一件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 见证了古老猪崇拜习俗 。这就是六千年的猪面纹彩陶壶 。
这件猪面纹彩陶壶 , 究竟有那些奇特之处呢?这件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 出土自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 出土地点在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 。
整个彩陶壶 , 腹部以猪面纹为主 , 上部以三角纹为主 。 壶高20.6厘米、底径6.8厘米、腹围15.3厘米 。 为泥质红陶 。 壶口呈葫芦形 , 束颈 , 曲腹 , 平底 。 施黑彩 , 口部绘四组三角纹 , 腹部绘二方连续猪面纹一周 , 互连的猪面共用一个眼睛 , 运用了双关的装饰手法 。 用二方连续猪面纹 , 画面的构图 , 介于写实与写意之间 , 在腹部用黑色颜色 , 勾画出猪的眼睛及鼻子 。 尤其用夸张的手法 , 凸显了猪的鼻子 , 然后互连的猪面共用一个眼睛 , 构成了整个图案 。
这件彩陶壶 , 体现了“大俗就是大雅” 。 先民们用简单的黑红两色将“大俗就是大雅”这种意境表现恰到好处 。
无独有偶的是 , 浙江省博物馆也有一件馆藏珍品——猪纹钵 。 这件器物 , 出土于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整个器形呈长方形 , 四角弧圆 , 平底 。 夹炭黑陶制成 。 器高11.6厘米 , 长21.2厘米 , 宽17.2厘米 。 外壁两面各刻有猪纹图像一 , 形象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 。
这件典型的盛食器 , 是1973年 , 该遗址第一次发掘时出土的 。 它是先民们盛装食物的器具 。
- 白云!“云在青天水在瓶”——充满哲思的点拨,其实无处不在
- 头套$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文创产品走俏
-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参观者渐增
- |【原创】甘肃省|赵慧军:一个村庄真实名字(外一首)
- 冬奥|倡导“云团圆” 甘肃推出“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
- 硬笔书法$兰州中学生课堂“新解”彩陶 现代材料让传统“复活”
- 兰州|兰州中学生课堂“新解”彩陶 现代材料让传统“复活”
- 传统|兰州中学生课堂“新解”彩陶 现代材料让传统“复活”
- 长沙简牍博物馆|展讯|“流沙坠简——甘肃出土简牍文物精华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幕
-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花儿保护传承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