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甘肃天水出土六千年前彩陶壶,神秘图案,揭开猪变龙之谜( 四 )


彩陶|甘肃天水出土六千年前彩陶壶,神秘图案,揭开猪变龙之谜
本文图片

猪面纹彩陶壶和猪纹钵 , 见证了中华先民对猪驯化历程 。 据考古发现 , 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 , 黄河淮河长江流域的先民们掀起了一个养猪的高峰 , 并进一步形成了猪崇拜 。 在那个时候 , 猪被当做财富的标志 , 成为丧葬的重要祭品及陪葬品 。
这一活动后来逐步扩大延续 , 就成为古代帝王诸侯祭祀之礼内容 。 古代帝王 , 用太牢之礼 , 即牛、羊、豕(shǐ , 猪)三牲全备 。 诸侯的祭祀之礼为少牢 , 只有羊、豕 , 没有牛 。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 在一些大型的祭奠仪式 , 人们用牛羊猪来祭祀 。
大量的考古发掘证实 , 当时古人喜欢用猪的下颌骨来随葬 。 有40余处遗址发现300余座墓葬随葬有2000余块猪下颌骨 。 这些遗址中有甘肃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等 。 最早的猪下颌骨随葬可以追溯到距今八千年左右 , 而且年代越晚 , 其墓葬随葬的猪下颌骨数量就越多 。 在甘肃临潭磨沟遗址中出土猪下颌骨 , 数量达到340多块 , 而在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的遗址中只有15块 。
人们分析出土墓中随葬品发现 , 随葬品等级较高的墓葬 , 猪下颌骨数量并不多 , 而猪下颌骨多墓葬中 , 玉器、骨雕、石壁的数量反而比较少 。 可见 , 猪在距今六千年到四千年之间的先民生活 , 是当时中产阶级的标配 。 养猪数量多少 , 决定社会地位 。
彩陶|甘肃天水出土六千年前彩陶壶,神秘图案,揭开猪变龙之谜
本文图片

在远古时期 , 甚至形成了以猪为图腾的氏族部落 。 不仅有以猪命名的地名、水名、人名等等 。 因为猪能提供给人 , 吃穿用装饰全方位的供应 。 《周易》中说拥有猪牙为大吉 。 远古时期 , 南方有个部落首领名叫豨韦氏 , 被认为古代第一帝王 。 秦汉时期 , 猪崇拜依然不少 。 当时 , 有个叫陈豨的人 , 秦末汉初宛朐(今山东菏泽)人 , 任赵国相国 。 他崇拜魏公子信陵君 , 养门客千人 。 他原先是韩信的部将 。 后来在代地起兵反叛 , 自立代王 , 兵败 , 樊哙军所杀 。
这些年 , 各地出土了不少和猪有关的器物 。 可以说 , 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约6000年)猪面纹细颈彩陶壶 , 应该是当时猪崇拜的见证 。 或者说是 , 这个部族的图腾 。
在这件器物的背后 , 还说明 , 龙图腾中的猪鼻是如何来的?这就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缩影 , 或者生活在大地湾的伏羲部族 , 征服了生活附近的猪图腾部落 , 即秦安县王家阴洼的部落 。 伏羲部族缴获了它们养的猪 , 并把它们融合在整个大部落的图腾中 。 这样 , 龙图腾就在蛇身的基础上 , 逐渐增加了其他部族的图腾 , 最终形成了龙图腾的雏形 。
【彩陶|甘肃天水出土六千年前彩陶壶,神秘图案,揭开猪变龙之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也是一个逐渐发展 , 不断创新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