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二):走进苏州(二)( 二 )


正对寒山寺西大门的 , 是一照壁 。 进得大门 , 南侧是香斋堂 , 北侧是枫江楼 , 正对大门的为天王殿 。 大殿的东北侧是碑廊、弘法堂和钟房;大殿的东南侧为罗汉堂;大殿的正东为大雄宝殿 。 大雄宝殿的东北侧是客堂和钟楼;东南侧是闻钟亭和寒拾亭;正东面是寒拾殿 。 寺的最东面是普明宝塔 。
寒山寺外 , 古运河边 , 另有古桥、古镇和古关三处胜迹 。 古桥 , 即是指张继《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所写的江村桥和枫桥;古镇 , 是指两桥所在地枫桥镇;古关 , 则是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 , 建于1557年 , 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 , 城楼雄伟坚固 。
【枫桥|《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二):走进苏州(二)】枫桥|《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二):走进苏州(二)
文章图片

(《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寒山寺北的运河岸边 , 即是著名的惊江渡 , 这是明代名士赵宦光在枫桥附摈寒山别业园中的一景 。 此处也是古运河的一个码头 , 枫桥岸边 , 每天无数的来往船只客商 , 其繁闹声 , 几乎惊破了天上的彩虹 , 惊扰了仙界的宁静 , 惊江渡故得此名 。 惊江渡畔 , 有写着大大的“当”字的当铺、有挂着硕大铜钱幌子的钱庄 , 有挂着各色旗幌的糕团店、药店和扇庄等 。 自七世纪隋炀帝将江南运河与大运河连通之后 , 枫桥镇地处江南运河 , 成为水陆两驿道的要塞 。 此处所设的枫桥水马驿 , 是为接待来往官员传播政令飞报军情、运送使客和物资、传信使者换马或船、办理交替手续的驿站 , 为封建王朝起着重要的直控作用 。
运河岸边的枫桥古镇 , 曾经是全国最大的米豆集散地 。 江浙、安徽、江西、湖广的皇粮 , 都是从这里中转京都 。 枫桥 , 位于寒山寺左前方 , 与江村桥隔水相对 , 为停泊各种漕船之泊地 。 江村桥则是进出铁铃关的通道 。 自隋代开通了江南运河之后 , 这里便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 (完 , 敬请期待下期)
《古运回望图》编者介绍
枫桥|《千里访古运》连载(四十二):走进苏州(二)
文章图片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谷建华 , 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 , 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委员 。 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
《千里访古运》作者介绍:
马王 , 名字源于父母姓氏 , 自幼生长于老北京皇城根下的女作家 , 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 , 学养深厚 , 气韵独特 。 她的小说 , 刻意求新 , 细腻深挚 , 优雅醇美 , 语言明丽而含蓄 , 流畅而有余韵 , 颇具特色 , 擅长纪实类题材 。
(企业供图 , 央广网发)
《古运回望图》简介
该图以大运河鼎盛时期的明代中兴时期为历史背景 , 以反映大运河上下督运盛况为主线 , 以精心刻画沿线著名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为描写对象 。 全卷长210米 , 宽0.83米 , 以中国画兼工带写的方法创作 , 浅绛小青绿 , 从北京皇城、通州八里桥、燃灯塔及张家湾码头开始 , 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至余杭结束 。 全卷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 , 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市井、民风、民俗、建筑、商业、贸易、环境、风景名胜等多侧面描绘六百年前祖国大动脉的繁荣景象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百业兴旺、万国来朝的盛况 。 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 , 着力刻画当时南北漕运的全过程 , 构筑典型场景及人间百态 , 突出当时的船文化、制造业、工商业、服饰特色及南北贸易 , 描绘运河两岸的壮丽风光 。 整个画面设25个段落 , 共涉及风景名胜100余处 , 南北贯通 , 起伏跌宕 , 风情各异 , 美景连珠 。 各类船只千余艘 , 官、宦、士、农、工、商、纤夫、船夫、搬运工 ,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 , 各类人物数万人 。 长卷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自然成趣、艺术精湛 , 堪称一件“一条运河贯穿南北 , 半壁河山尽收画卷”的长篇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