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七 )


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文章图片

近代 吴昌硕 去思图 横幅 , 甲申小雪
吴昌硕有两件篆书横幅作品 , 一是40岁所作“去思图” , 款记: “光绪甲申小雪后数日 , 安吉吴俊篆于吴下铁函山馆 。 ”篆书仍在探索过程中 , 款字见魏碑风韵 。 一是77岁所书“既寿永康” , 款字有 “庚申小雪节 , 偶摘汉砖文字 , 而笔意欠古 , 可笑也 。 ”这件晚年作品与伊秉绶的临颜真卿《大唐中兴颂》 , 相隔120年 。 暮年风格已经形成 , 却仍不满意 , 可见大师的求索之心 。
近代 吴昌硕 既寿永康 横幅 , 庚申小雪
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文章图片

近代 吴昌硕刻西泠印丐 , 甲申小雪
吴昌硕另有两方印章 。 甲申小雪刻“西泠字丐” , 时间和“去思图”篆书横幅在同一年 。 可以明显地感觉到 , 印风比书风早熟 。 吴昌硕的字七十岁后方进入从容之境 , 印章四十岁时便自立门庭 。 边款记: “甲申小雪先五日 , 为邕之司马仿照汉 。 时同客吴下 。 仓石吴俊记于柳巷之四间楼 。 ”当时有“海隅三丐”一说 , 吴昌硕自称印丐 , 高邕自封书丐 , 韩国人闵泳翊呼为兰丐 。 吴昌硕将自己称为“丐” , 接地气 , 吃百家饭 , 一手艺人耳 。 大师的心态可以咂摸一下 。 在后人眼中 , 吴昌硕贵为一代宗师 , 必定是前呼后拥 , 日进斗金 。 其实这是以当下的状况来反推 。 真实的情景未必如此 。 读此印 , 不仅想到“甲申三百年祭” 。 “甲申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 1644年就是甲申 , 李自成进入北京 。 道光四年(1824)也是甲申年 , 时间过了十几年 , 中国社会就出现了历史转折点 。 “天籁阁藏”是缶庐83岁作品 , 去世前一年 , 边款记: “篆法谨严 , 酷类琅琊石刻 。 老缶落墨 , 时丙寅小雪节 , 令臧龛呵冻制此 。 ”风格苍茫老辣 , 为典型的石鼓文风格 。 此印实是父子二人完成 , 吴昌硕篆字 , 儿子吴涵代刀 。
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文章图片

近代 吴昌硕刻 天籁阁藏 , 丙寅小雪
丁佛言在小雪之日也没有闲着 , 有两件作品可观 。 一为丙寅小雪临《鄂侯驭方鼎》 。 《鄂侯驭方鼎》风格近《墙盘》 。 丁佛言临之 , 多采用长笔 , 尤其是执行官上方笔画夸张 , 使得重心上移 , 夸张稚拙 , 自践新意 。 一为乙丑小雪临《秦诏版》 。 诏版以方笔居多 , 较之工稳的小篆 , 因为凿刻多了生拙之趣 。 丁在临摹中加入了圆转之意 。 这种圆转乃几何线的“圆” , 故有“焊接”之意味 , 字形各呈其态而又浑然一体 , 殊为不易 。 两件临作一气呵成 , 说明作者的金石文字功夫很深 。 同时也证明了一点 , 临创之间不存在界限 , 更不是鸿沟 , 只有顺利转化 , 方能提升 。
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文章图片

近代 丁佛言临《鄂侯驭方鼎》(又名《王南征鼎》) , 丙寅小雪
米芾|鉴赏|小雪:书画印中的寒江独钓与流风回雪
文章图片

近代 丁佛言临秦《诏版》 , 乙丑小雪
每年相同的时刻 , 会迎来相同的节气 , 虽周而复始 , 但体验每每不同 , 从而领略到文化习俗的无穷魅力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何事秋风悲画扇 。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经典诗句 。 如果人的一生只保持在最初相遇的美好里 , 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啊!不同节气琳琅满目的书画印经典之作 , 常读常新 , 可以体会到这种“初见之感” 。 人的一生 , 注定会被岁月时光消磨 , 最终必须懂得包容生命的缺憾 , 寻找心灵的港湾 。 曾经的念念不忘 , 到后来都是心淡如水 。 无论是美好还是不堪 , 最终能留下来陪伴我们的 , 可能是净手轻弹 , 一曲霓裳 , 或者素心如雪 , 好书数行 。 书画家印人每日在自己的世界里轻缓地行走 。 那些字符和画面 , 像天使一样 , 在脑海里飞舞着 。 高兴了写一段欢快 , 悲伤了写下一段忧愁 。 在文字的海洋里 , 一手烟火丛生 , 一手文字清浅 。 在功利如斯的社会 , 艺术可以使人远离功利 。 别让艺术本身沾染太多的功利 , 就像初雪一样洁白和明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