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人类总会适应每周只上四天班( 四 )





美国人还在激烈辩论 , 大洋彼岸的欧洲人早已拥抱了居家办公 , 并且往前迈了一步 , 「四天工作才是我们的未来」 。 新制度正式实施的那天 , KT公司的老板向员工发送了一则视频 , 「跟大家说 , 我们发现大家工作效率都很高 , 4天也是足够的 , 所以我们很高兴地宣布 , 这个4天是永久性的——你就能感受到公司的氛围 , 大家就很快乐 。 」
刘伦管理着美国加州一家二十多人的、已经实现了永久性居家办公的律所 。 与她通话时 , 由于回国探亲 , 她住在广西北海的父母家里 , 这并不影响她在大洋彼岸的工作 。 律师行业自有其居家办公的优势 。 「它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 , 并不依靠头脑风暴和开会来获得灵感 。 」刘伦说 。 大环境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 加州法院疫情开始后被迫进行线上开庭 , 「现在虽然说是自愿 , 但据我所知 , 南加几乎没有人去现场开庭 。 我的感觉是 , 这个(线上的)趋势已经回不去了 。 」
她和身边的一位雇主朋友都发现 , 在现在的加州 , 「如果没有居家办公的支持 , 你根本就招不着人 , 你的公司是没有竞争力的 。 」
在国内 , 携程倒是有一位坚定的董事长梁建章(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人口学家) 。 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二届年会的演讲中 , 他曾提到和苹果员工视角完全不同的居家办公的好处:有利于缓解大城市高房价和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有利于环境保护;可能一些小城市也会受益;有利于全球化的加速;有利于女性职业发展和提升生育率 。
携程集团人才成长中心的负责人曹洁仍然记得十年前 , 公司就曾有过大胆尝试 , 「不得不说James(梁建章)的脑洞真的很大 , 他想 , 呼叫中心的员工能不能在家接电话?当时携程非常重视推动科学管理 , 于是我们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一起合作 , 在酒店和机票部门征集了愿意来参加实验的员工 , 用科学管理的方式来验证结果 。 实验需要随机抽样 , 我们做了一个抽签仪式 , 在小球里随机抽单双号 , 来决定实验和对照组 。 实验过程中 , 斯坦福的教授专门飞过来给每个员工做访谈 , 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分析 , 实验结束后 , 数据显示结果是实验组绩效提升了13% , 流失率下降50% 。 整个实验我挺震撼的 。 你会发现我们从头到尾都是用了一个非常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做这个事 。 」
去年8月 , 实验性的基因重启 , 且扩散到全公司 。 员工李俊和王琳同时收到了公司即将进行「3+2混合办公」实验的通知 。 正如王行坤所说 , 当你对居家办公或者四天工作制抱有怀疑时 , 很简单 , 「你只能试了 , 有一个词叫在做中学 。 」携程倒是践行了这点 。 他们仍然有对照组和实验组、来自斯坦福教授的指导 , 以及大量的调查问卷 。
两位员工 , 同时也是管理者都很尽职地表达了他们看见邮件时的顾虑 , 作为一名支持着千人部门的HR , 李俊在电话里抛出了一系列疑问:「工作效率能不能得到保证?我的团队又需要服务不同层级的leader , 我怎么样确保在家办公能够顺利地进行?沟通怎么去保障?会议怎么组织?」他很坦诚地说 , 他不太相信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仍然可以保持一个同样的生产力和效率 。
很多反对或者怀疑混合办公的人 , 后来打破了这种想法 。 曹洁告诉我 , 实验初期 , 反对者大都是部门主管甚至更高层级的管理者 。 他们也是后来支持率变化最大的一个群体 。 一方面是推行过后的各种数据统计和员工采访 , 大家意识到对效率和管理的影响是可控的 , 员工的反馈更多是正面积极的 。 而今年3月上海的疫情 , 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强制性的全员居家办公改变了大家对这种办公方式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