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二 )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陶瓷器成形工序
陶瓷器是以泥土为原料,经过人工塑形与装饰后,送入窑内火烧而成 。此一工艺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清代《景德镇陶图记》是描绘景德镇制作陶瓷器的绘本、(具体见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2985213&Key=0&PostID=24517085&idWriter=0 )全套图录分为十二幅,详绘取土、淘泥、做坯、利坯、乳料、画坯、蘸釉、满窑、烧窑、开窑、彩红、烧炉等过程,画风写实细腻,是识别古代工艺的史料 。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康熙 黄地紫线龙纹盘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康熙 黄地紫线龙纹盘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乾隆 红釉釉壶春瓶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万历到清 浙料蓝中泛灰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宣德 成型工法与烧窑痕迹 方炉
装窑方法是指陶瓷器在窑炉内的放置方式,此一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早期不上釉陶器可以直接放入窑内叠烧,但是上了釉的陶瓷器就必须用泥条或泥块隔开,避免器表上的釉料在高温中产生流动,彼此沾染而成废品 。如汉代绿釉陶表面即有隔离用的泥条痕迹,后来又发展出盒匣缽,既可产量,又能避免窑灰落在器物上面,影响美观 。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康熙 手拉坯旋转痕迹青花花觚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宣德 成型工法与烧窑痕迹 方炉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成化 多件相叠套烧工法 三足炉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成化 多件相叠套烧工法 三足炉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成形方法与制作痕迹
瓷器的成形方法有泥条盘筑法、手拉坯法及模印法三种 。泥条盘筑法是将条状泥土以环绕成圈、逐层叠加的方式构成器型,表面常有修整胎体的拍打痕迹 。手拉坯法是将泥块放在转盘上,利用旋转的动力将泥团拉起而做成器型,表面常有凹凸不平的手拉坯旋转痕 。模印法的使用范围最广,既可将碗盘造型和纹饰一体成型,也能分段制作生动物或瓶罐等器物 。模印成形法模印成形法最适合用来制作人物、动物等象生造型,或瓶、罐、炉、壶等器物,所采用的方法以分段制作为主,有前后对称法和上下分节法二大类 。前者可见于辟邪烛台扁瓶等器物,后者器表隐约可见接合的痕迹,或因粘合不牢而产生裂纹,而且器内深处常有积泥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