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七 )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元 壁厚不足高岭土少 变形大罐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元 壁厚不足高岭土少 变形大罐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黑釉水注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青花瓷的源流与演变 青花瓷器的胎体是用瓷石加高岭土合成的二元配方胎土,可以承受高温,不易变形;釉料则是用釉果和少量釉灰调制,可以让青花纹饰彰显得更好 。由于元明清三代在胎土淘洗程度、高岭土掺合比例及釉料配方上并不一致,影响所及,使各时期青花瓷的胎体和釉面呈现灰白、浅白、及洁白等不同色调与质感 。此外烧窑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胎与釉的品质 。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长沙窑壶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长沙窑壶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宋 铁著色剂彩绘 磁州窑瓶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明 造型多样纹饰流畅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 造型仿古纹饰拘谨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青花瓶罐有成型工法
青花瓷的器类以瓶、罐、壶、碗、盘、炉等为主,其中还有许多形体硕大的器物 。这些器物能够烧制成功,首推胎土的改良与工法的改进 。我们从青花瓷粘接痕迹、压印痕迹与积泥现象获知,大部分的青花瓷都是用分段模印粘接法制作而成的 。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上海震旦博物馆 元 模印压痕对接痕迹象 青花牡丹纹长颈大罐
博物馆|上海震旦博物馆 瓷器篇
文章图片
元明清青花风格比较
经过料、工、形、纹的分项研究之后,我们可以梳理出元明清三代青花瓷器的特色 。在器形上,元代以大型器物取胜,明清则以变化多端著称;在胎釉方面,颜色和质感都随着窑炉工程的改进而变化;在绘画笔调上,有边缘留白、笔触留白及繁复拘谨等差异;在纹饰布局上则以既定的样稿为底本,进行一元多式的变化,让六百年的青花瓷史展现多元的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