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如梦如幻富春山 ——大愚《新富春山长卷》欣赏解评

墨法&如梦如幻富春山 ——大愚《新富春山长卷》欣赏解评
文章插图

据悉,经过一个多月的伏案挥毫、积墨晕染,大愚先生的《新富春山长卷》终于完稿了。在这20余米的宣纸上,奇峰迭起,河流萦回,呈现出梦幻般的奇伟境界。为方便广大书画爱好者解读这幅作品,笔者就这幅作品的理念及技法略谈浅见,愿和大家交流。
1创作背景及理念
1.1创作背景
大愚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及至束发,即已能因画虎之技闻名乡里。数十年来,习练书法从未间断。中年以后,悟得绘画技法中“笔墨”精髓,画作由写实转为写意,运笔设色日渐纯熟。
大愚先生个性低调内敛,崇尚自由自在之境界,尤喜李太白式的浪漫诗意,以及隐逸山林的雅士情怀。在李太白诸多诗篇中,他尤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长诗里所描绘的如梦如幻的境界,引他无限遐思。现实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但是梦里河山却可如仙境般美好。在大愚先生的心中,就有这样一个处所。
梦中天姥山,是一个极宏阔、极奇伟之处,有连绵不断的山,也有奔流不息的河,更有冉冉升起日头的大海。要描摹这样一处人间仙境,自然要由一幅山水长卷来承载。
而在山水长卷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当数《富春山居图》。关于这幅名满天下的巨作,在此不做赘述。
墨法&如梦如幻富春山 ——大愚《新富春山长卷》欣赏解评
文章插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天姥山和富春山,同在浙江北部,直线距离不过百余公里,大愚先生以及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从二者中找到某种联系,也就找到了一幅长卷巨作的艺术密码。于是,一幅构图方式借鉴《富春山居图》,精神内涵锁定《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意山水长卷开启了艺术创作之路。
1.2创作理念
作为一幅写意的作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艺术价值追求。
大愚先生追求的是内美境界。内美,决定于笔法和墨法。在近现代画坛,倡导“内美”的艺术大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黄宾虹,他也是集中国古代传统笔法、墨法精髓之大成者。
1869年,年仅4岁的黄宾虹从父亲好友萧山倪处初闻“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画诀,这一理念贯穿于黄宾虹的整体艺术生涯。黄宾虹一生游历山水,交游甚广,在恪守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还学习了西方油画的展现技法,将中国笔墨营造出来的线条,和西方的色彩处理结合起来,形成了“内美”的艺术境界。
“内美”是相对于“外美”而言的,“外美”仅仅是指笔、墨、构图中具体的形式美;而“内美”指作品的神韵、气势等本质特征,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是绘画价值的关键之所在。有一种说法叫“神形兼备”,对于小幅的人物画或花鸟画,这种境界或许容易达到,但是对于一幅山水长卷来说,“神形兼备”则很难做到。因为在写意的作品中,“形”和“神”是一种背离。
墨法&如梦如幻富春山 ——大愚《新富春山长卷》欣赏解评
文章插图

睡莲(局部)
例如,上图是印象派画家的莫奈的《睡莲》,画面和实景有着很大的扭曲变形,清晰度远不及如今数码相机拍摄的作品,但是这并不妨碍《睡莲》成为世界级的名画,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内美”。
东西方的绘画艺术,走出了同样的艺术轨道,均是由写实转向写意,由追求外形到追求神似。
“外美”的艺术追求是有限度的。黄宾虹曾指出:“山水乃图自然之性,非割窃其形。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其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遣,真本具在,何劳徒焉?”意思是:山水本来就在那里,如果只贪图外形,直接去看就行了,何必去画。在数码相机普及的年代,则要摄取某处风景更加容易,更是不需要费尽心血去作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