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地|对谈丨因为熟悉,所以用情,一部《流俗地》洞开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 二 )


“人对时间的感知 , 并不是由日期、年份这些数字决定的 , 而是具体的事件 。 ”黎紫书说 , 小说时间跨度长达四五十年 , 她在处理的时候 , 用的是市井之徒通常对时间的概念 。 “我不是历史学家 , 历史学家会用编年史的概念 , 我们一般的市民是不会这样记东西的 , 我们只会记得谁消失的那年、谁去世的那年 , 记得的只是这些事件 , 由事件推动着时间的齿轮向前走 。 ”《流俗地》里面有四十章 , 每一章看起来好像是独立的 , 它们中间又有一些时间上的重叠部分 , 发生的一些事情在这章里面谈到 , 过了好多章以后又在别人的故事里面也谈到这个事情 。 事情有重叠 , 时间也有重叠 , 但是没有年份 , “把普通人对时间的概念放到小说里面 , 自然就能用这些事件本身去推动 , 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间感 , 就是时间在小说里面流动的那个感觉 。 ”
流俗地|对谈丨因为熟悉,所以用情,一部《流俗地》洞开马来西亚的华人世界
本文图片

△直播实况
在马来西亚华语文坛 , 黎紫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存在 。 自1995年以来 , 黎紫书已出版长篇、短篇小说集、微型小说集以及散文集等十余部 , 获多个文学奖项 。 一提到马华文学 , 不少人会想到残暴野性、一整日都在下雨、人物都不怎么看得见 。 在黎紫书的笔下 , 她希望通过创作丰富马华文学 , 写一些让人物看得见的小说 。 “我不具备那么强大批判性 , 反而有一种和解的意识 。 ”她坦言 , “如果说我的作品有一些特别之处 , 可能是因为我和此前的一些马华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 我和他们对于马来西亚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的想法和感情是不同的 。 ”她决定忠于自己 , 诚诚恳恳写一部她心中的马华文学长篇 , 不是大众化类型小说 , 而是严肃文学作品 , 雅俗共赏 。
作家王安忆一直看好黎紫书的创作 , 她曾说马来西亚华语写作 , “先天负荷了重大命题 , 民族与国家 , 母国与母语 , 他乡与故乡 , 政治与经济 , 宗教信仰 , 民情风俗 , 几乎处处裂隙 , 一步一个雷” , 而到了《流俗地》里 , 所有的冲突归于常态 , “样样件件其来有自 , 发生于具体的处境 。 放大了看 , 或许与上述的历史宏伟叙事有关 , 可是 , 到了‘流俗地’却降为人世间” , 小说精准捕捉到日常生活的趣味 , 语言风格上也尤其干净自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