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来源: 信网责编:芃芃 2021-11-30 15:44:24
信网11月30日讯(首席采访人员 于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人都以为它很遥远——它们很多都带有鲜明的地域或民族特色,深藏在山村寨子里,远离现代城市生活;它们有的靠家族传承,父传子、母传女,外人鲜有机会走进它、了解它;它们或许来自千百年前,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因为久远或深奥,让现在的我们难以探寻它的奥秘。可能够被称为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之高不言而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更连接着华夏儿女的浓浓情感。保护与传承,是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共同课题。
要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步就是要走进它,知道它的渊源,了解它的故事,熟悉它在漫长时光里经历的种种。日前,巨量引擎发起了“焕新非遗”公益行动,就是要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被看见,让悠久且灿烂的传统文化被更多人关注到,进而被喜爱、被发扬。
当我们愿意去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会恍然发现它其实并不遥远。在青岛,有数百项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几何时它们默默无名,但如今却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慢慢走近了我们的生活。
从图形美到情景美 “非遗”技艺能讲新时代的新故事
如果不是推门看见满屋的剪纸作品,没人会想到这间平平无奇的农家小院就是“非遗”传承人苏霞的工作室。小到巴掌大的蝴蝶、生肖,大到数十米的长卷,满满当当占据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窗户下那张光线最好的桌子,就是苏霞创作的舞台。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各种各样的花鸟鱼虫和喜气洋洋的福字、喜字跃然大红色的彩纸上,看得人心花怒放,这是所有剪纸艺术的特点。而苏霞传承的崂山剪纸却不仅是美的,而且是能讲故事的——用剪纸来展现人物和场景正是崂山剪纸的与众不同之处。
长卷慢慢展开——这是一幅长19.49米、宽70厘米,由7个场景组成的原创作品,也是苏霞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创作的。农民挥舞着镰刀,饱满的麦穗象征丰收的喜悦;转眼汽车从远处的山里驶出,村庄变城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接着是漂亮的城市风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代表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也代表着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些几代人记忆里难忘的场景,苏霞用一把剪刀一一描绘了出来。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苏霞说,自己的母亲就是一名剪纸艺人,自己的剪纸事业就是从跟着母亲学习剪家传蝴蝶开始的。如今,苏霞的剪纸作品都是围绕着生养她的崂山展开的,崂山十二景、乡村民风民俗、传统故事都是苏霞的创作素材,用一幅幅作品讲述一个个崂山故事,将蕴藏在剪纸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传递出去。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作为崂山剪纸的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如今苏霞的很多精力都花在了教课上。每周一到周五的下午,苏霞要到不同的学校去教课,有给小学生开的公益兴趣课、社团课,也有给大学生开的选修课,很多学生因为苏霞认识、了解并且爱上了崂山剪纸。“到我这儿,崂山剪纸已经传了四代,我从母亲手里继承来的手艺是绝对不能丢的。”作为崂山区“非遗”传承人,苏霞把崂山剪纸视为自己的艺术生命,她说自己会一直坚持剪下去,把崂山的秀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剪得漂亮,更要把崂山剪纸这个“非遗”项目剪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