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三 )


好的理念和技术是需要被认可的,虽然“八白散”是个“手工活”,但刘伟琳却将其延伸到了标准化生产领域,根据市场消费者的认知和习惯,确定成熟的特许经营模式,在全国18个省、62个城市曾开设非遗店 230余家,还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开设120余家非遗店,将中国驻颜传统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传承中发展,刘伟琳推出了以“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为核心项目的“健康非遗计划”,希望借助“非遗”力量带动更多人创业,以此促进中国传统养生养颜文化的薪火相传。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在传承人刘伟琳看来,养生养颜文化一直是华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是在古代,对现代人的生活也很有指导意义。“包括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其中也是蕴藏了我们传统的养生文化和理念的。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就会更多的关注到我们的先辈是如何顺四时的,就会去学习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道理。”刘伟琳说,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看到、听到的层面,而是要延伸到做到、用到这一更深入的层面,让这些被时间验证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延续甚至增加它的生命力。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从一杯香茗到“集大成” “非遗”走进生活也改变生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道路上,“非遗”传承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他们凭一腔热爱追随,凭一双巧手守护,凭一份赤诚创造,让穿越了时光的“非遗”项目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非遗”项目也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它们不再是只可远观的艺术形式,而是将艺术效应与经济价值融为一体,在散发着传统文化璀璨光芒的同时,也切实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崂山区王哥庄的晓望社区是远近闻名的“茶园子”,这里家家种茶,户户饮茶,散发着清香的崂山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人们靠着种茶、炒茶、卖茶,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起来;如今,大家更加注重茶叶背后的故事,凭借这独特的崂山茶文化,将茶叶经济与传统“非遗”进行更好融合,还原了崂山茶文化的全貌。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2021年10月,“崂山茶艺礼俗”正式入选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了解,“崂山茶艺礼俗”是崂山地区茶农庆祝茶叶开采、丰收、感恩自然的民俗礼仪形式,以崂山道教茶艺为载体,以茶艺礼俗表演为表现形式,传承并吸纳了崂山道教文化、崂山民俗文化和宫廷茶道文化,形成的独具风格的“崂山茶道”。
晓望社区有一家御茗山房,在这里人们可以全方位感受到“崂山茶艺礼俗”的魅力。青岛晓阳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评茶师匡新会经常在这里开办讲座,介绍崂山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身着宋朝俗家道姑服饰的茶艺师伴着悠扬乐声,演绎着原汁原味的崂山茶道。在炒茶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可以尝试亲手炒制一份茶叶,零距离感受崂山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作为“非遗”传承人,匡新更注重“非遗”项目的长远价值与意义。在他的眼中,每一个“非遗”项目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承载着千百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凝结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这些年,‘非遗’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非遗’项目产生兴趣,这是非常令人高兴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给予‘非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让人们正确认识‘非遗’的价值所在。”匡新认为,“非遗”传承人永远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是国家和民族的瑰宝,在未来的“非遗”文化发展中,要注重“非遗”人才的培养与传承,要尊重“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为“非遗”项目搭建更多的展示平台,让“非遗”以不同形式走进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