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二 )


从家族传承到“从娃娃抓起” “非遗”传承尝试踏出不同路径
十多个孩子按照个头站成两排,双手抱拳大声背诵武训,之后孩子们或赤手或手持刀剑棍鞭展示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螳螂拳。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但已经学武近两年。看着孩子们的表现,鸳鸯螳螂拳第五代传承人孙日成很欣慰。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孙日成的武术功底师承于他的父亲,也就是鸳鸯螳螂拳第四代传承人孙丛宅。鸳鸯螳螂拳是鸳鸯门派六大精髓之一,鸳鸯门派还包括鸳鸯内家功、鸳鸯门医术、鸳鸯门长拳、鸳鸯门兵器、鸳鸯门散打。其中,鸳鸯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鸳鸯内家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鸳鸯门派以严谨、精深著称,在历代传承中都以家传或者入门弟子为主,每代传承人的弟子都屈指可数。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孙丛宅就开始尝试向更多人传授鸳鸯螳螂拳,到了孙日成这一代他把鸳鸯螳螂拳送进了学校,开创青岛市武术进校园的先河,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了学习武术的热潮。
如今,在清晨的公园里,总能看到有人在联系鸳鸯门派的功夫。年轻人打一打鸳鸯螳螂拳,上了年纪的老人练一练鸳鸯内家功。在位于市北区的鸳鸯螳螂拳的传承基地里,每周都有一群孩子雷打不动地来上课、练功。他们中的很多都是通过武术进校园的活动接触到了鸳鸯螳螂拳,从兴趣发展成爱好,再到现在专门来学习,甚至还有人正式拜师孙日成,要将鸳鸯螳螂拳发扬光大——少年强则国强,通过学习鸳鸯螳螂拳,蕴藏在拳法中的忠、孝、礼、义等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也深深印刻在孩子们的头脑中,也逐步实现了“非遗”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实际上,鸳鸯螳螂拳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在尝试不同的道路了。除了以往的家传和拜师以及进校园活动,孙日成常年坚持进学校、进社区、进广场、进农村传习活动,并成立专门机构,带领同好通过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对鸳鸯螳螂拳技术内容进行记录与文献保护。
从宫廷御用到走向世界 “非遗”要“被看到”更要“被用到”
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相传在金国章宗时期,宫廷宫女就开始寻找养颜秘方。这个秘方就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的前身。如今,从古代传说里走出来的“金国宫女八白散”,在“非遗”传承人刘伟琳的坚持下,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对传统配方进行了挖掘改良,形成“八白散传统驻颜技法”国家级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以“植物秀面”项目进行落地实操,演习传承。
保护$“非遗”在身边 保护与传承从“被看见”开始
文章插图
(来源:信网)
在刘伟琳看来,“八白散”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是顺应了华夏历史的养生养颜文化,另一方面也是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既有古为今用,也有推陈出新。作为一种传统的养生理念,刘伟琳将传统理念与现代养生技术相结合,通过17味独特组方的膏药温敷,配合“肩三胛六背十八腧”经络调理法以及“砭术十六法”砭术拨经手法,对气血、经络、脏腑进行全面调理,深度调动了人体自体抗衰老循环系统,达到了延缓衰老和保持青春逆生长的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