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二 )


这些工艺上的创新成就了我的设计 , 也初步达到了我追求的意境 。 原本传统工艺流程只有20-30道工序 , 而这件提盒的工序达到了52道 。 虽然最后的成果来之不易 , 但是“美”的设计从来不会被雪藏 , 在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 , 这件《景泰蓝提盒》从209件提名作品中脱颖而出 , 获得“传统工艺设计奖” , 并入选2018年佳±得拍卖名录 。
三、对功能性的思考——让设计服务于生活
桌椅是家具的一大部分 。 从创立“宣明典居”再到创立“平仄” , 我设计的椅子不在少数 。 比如官帽椅、玫瑰椅等 , 但有关《明式圈椅》的几点思考才是分享的要点 。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这把椅子的设计经历了无数次的改动 , 有的是在图纸上 , 有的是在小样出来以后 , 还有的是在产品完成后 。 每一次改动 , 都是一次成长 , 如同化蝶般艰辛而美丽 。
如今反观这一过程 , 其实就是古典家具演变的一个缩影 。 古典家具有个小名叫作“文人家具” , 很大缘由是古代知识分子参与其中 。 古典家具的制作由唐及宋至明清 , 在文人的参与下 , 不仅在村质上找到了黄花梨和紫檀这样的“木中王者” , 并且在艺术性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 明代讲究简约 , 清代讲究华丽和尊贵 , 而古典家具发展到现在 , 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 现在 , 黄花梨和紫檀这样的材质已经可以走近寻常百姓家 , 当我们对传统之美充满敬畏和欣赏 , 又希望在不断的微小改进中尽可能地提高舒适性时 , 我对扶手和靠背板的设计思考就显得尤为有意义 。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
本文图片

首先是扶手 , 顾名思义 , 它起到一个手扶的作用 。 张乃仁教授讲得很形象:手在触摸到“鳝鱼头”的时候 , 就像写字 , 写横写竖 , 最后那个顿笔 , 讲究的是一个“顿”的感觉 。 在“顿”的过程中 , 笔刚开始顿 , 还没提起来 , 这个感觉最为舒服 。 换到人摸“扶手”的情景 , 就是用手向下触摸 , 到“鳝鱼头”这个地方 , 稍稍给人一顿的感觉 , 如果没有这个“鳝鱼头” , 这种富有节奏的“舒适感”就无从谈起 。
所以 , 为了这种如“顿笔”般的舒适感觉 , 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多次的考量 , 加大扶手部分的固定和支撑是必然的 。 所以在结构上 , 由于“鹅脖儿”和“牙角”的存在 , 有效地延长了它们与扶手的榫接面积 , 比前腿直上的做法 , 榫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 , 对扶手的支撑和固定作用也就增强了 。 再者 , “鳝鱼头”抵住掌心 , 阻止沿坡度下滑的手臂 , 闲来无事时还可以随意地按摩手掌 。
靠背板的设计也在舒适与美观上做了改良设计 。 一开始做的S形靠背板只有一个单向弧度 , 看起来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 , 后来反复几次修改之后 , 改出了更符合人体的弧度 , 坐上去非常舒服 。
圈椅是最考验工匠水平的 。 虽然看上去简单 , 但大部分都是曲线 , 和人体的接触也最全面、最亲密 。 坐着舒服与否 , 一试便知 。 无论是看着好看 , 坐着难受 , 还是反过来 , 都不能算是一把成功的圈椅 , 这便是设计服务于生活的最直白、最朴素的解释 。
四、对时代性的考虑——让设计引领生活
我认为 , 设计不仅要服务生活 , 还要引领生活 , 这是设计推动市场、提升审美、创造潮流的更高层次 。
家具|傅军民:设计也要“活在当下”——从古典家具出发,让设计意识改变传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