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传明|左手产业,右手艺术 “中国玻璃器皿之都”三面突围探索新玩法( 二 )


长期从事玻璃营销策划和品牌建设的任君烨告诉采访人员 , “一开始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在全国并没有太多优势 , 运城闻喜县也是重要的玻璃器皿产业聚集区 。 2000年以后 , 很多地方玻璃器皿行业因其他产业的发达而人才流失严重 , 最终失去了主阵地 。 祁县的玻璃器皿厂家乘势而为 , 再加上政府部门的重视 , 最终走到了今天 , 迎来全行业崛起 。 ”
胡晓峰表示 , 玻璃器皿产业在当前发展阶段 , 人工的作用无可替代 , 也正是对手工技艺的坚持 , 才使得祁县玻璃器皿有今天的江湖地位 , 在这个过程中 , 成批出现的80后功不可没 。
发展
曾历经波折 , 疫情下逆势而上
走到祁县的城乡 , 迎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玻璃风情 。 除了玻璃主题公园、玻璃文化艺术中心、以玻璃为主的会展中心 , 就是星罗棋布的玻璃器皿厂 。
‘’
闫传明|左手产业,右手艺术 “中国玻璃器皿之都”三面突围探索新玩法
文章图片

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浓浓的玻璃风情:玻璃搭建的景观 。
祁县是晋商腹地 , 老晋商万里茶路的中心 , 如今祁县玻璃器皿远销海外正是老晋商精神的延续 。 在会展中心 , 胡晓峰经常要向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推介祁县的文化和玻璃 。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因出口而兴 , 产品约60%-70%销往国际市场 。 其中 , 美国市场占出口量的50% , 欧洲市场占出口量的30% , 其余销往南美、中亚及非洲等市场 。 这个会展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成的“门脸”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当初祁县玻璃器皿的发展并不顺利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 , 世界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产中心开始由欧洲向中国转移 , 祁县玻璃抓住了机遇 。 不到10年时间 , 全县玻璃器皿企业增至160户 , 年产值由1.5亿元增加到14亿元 , 占祁县工业总产值的30.4% , 自营出口额保持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长率 。
然而 , 全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企业小散乱现象严重 , 能耗高、污染严重 。 到2008年 , 亚洲金融风暴使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出口受挫 , 再加上环保政策的收紧 , 调整就此展开 , 众多庭院式小厂关门 。
到2012年 , 祁县玻璃器皿厂缩减到60多家 , 在政府的主导下 , 开始产业调整、升级 , 终于在2015年迎来一个小高峰 , 产值升至20多亿元 。 2017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又陷低谷 , 企业数量进一步缩减到38家 。
此后 , 进入两三年的徘徊期 。 “好像那里卡住了 , 但又找不到问题 。 ”张文磊坦言 。
“是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让祁县再一次抓住机会 , ”如今 , 回忆那次“搏杀”胡晓峰心有余悸 , “2020年初 , 疫情突然袭来 , 放假、停产、封炉 , 玻璃器皿企业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要知道那可是1200多摄氏度的高温 , 一旦熄炉就意味着报废 , 但保温每天都需要巨额开支——这时候 , 最需要的是冷静 。 不到一个月 , 我们已经全面复工复产 , 但国外因为疫情开始封闭 。 我们当时就组织企业开会研究对策 。 我们分析认为 , 疫情的紧急停产应该不会超过两个月 。 这两个月的出货量 , 动员贸易商吸纳一个月的 , 动员银行给企业提供一个月产值的贷款 。 ”
这一次 , 赌对了 。
胡晓峰表示 , 因为国外疫情持续 , 恢复生产乏力 , 大量国外订单涌入 。 一年来 , 祁县玻璃器皿厂又增加了8家 , 且家家订单爆满 , 国外商超抓住机会备货 , 以防疫情反扑 。
困局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的四道坎
“一个月工资上万元 , 这才是有点技术的年轻人本来的样子 , 否则养家、供房贷 , 没有办法坚持 , ”马鑫鑫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周边的同龄人有三四成从事玻璃器皿工作 , 就算普通大工 , 现在每个月都能挣到八九千元的工资 , 每天平均工资300元左右 , “毕竟是体力工作 , 还深处高温环境 , 现在的90后、00后压根不愿意干这一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