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创作|湖南名曲《浏阳河》词作者、湖南著名花鼓戏剧作家徐叔华辞世( 二 )


徐瑛说 , 自己走上编剧之路 , 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 “父亲非常爱看书 , 病得很厉害的时候还拿个放大镜看书 。 ”
徐叔华自顾不暇 , 家里的3个孩子基本放养 。 但他关注孩子的成长 , 尽力培养他们 。 徐瑛从小就要背诵唐诗宋词 , 练习毛笔字 。 上小学后 , 父亲就开始教他合辙押韵 。 父亲想办法为他提供书籍 , 都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水浒传》等优秀文学作品 。
徐叔华对孩子要求很严格 。 徐瑛记得清楚 , 小时候家里穷 , 一次文工团搬离所在的办公楼 , 留下好多废弃物 , 很多小孩子都去捡来换一点钱 。 等到徐瑛去的时候 , 只剩下没人要的锁 , 他就撬了下来 。 结果 , 从不动粗的徐叔华猛地给了儿子一巴掌 , 把徐瑛的鼻子打出了血 。 “我当时特别委屈 , 解释是别人不要了的 。 爸爸说 , 别人不要了你也不能拿 。 ”
一生坎坷 , 豁达宽让
徐叔华出生于1931年 , 少时经历战乱 , 青年时国家百废待兴 , 中年又遇上特殊历史时期 , 生命的最后10年患上了癌症 , 遭遇了种种苦难 。 最令他痛心的是 , 由于历史原因 , 自己创作的《浏阳河》没有署名权 , 虽然后来得到政府正名 , 但还是有不少人罔顾原作者的权益 , 维权官司打了十几年 。
不过 , 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
“我的爷爷叫徐宽让 , ‘宽让’是我们家的家风 。 ”徐瑛深情地回忆父亲 。
徐叔华总是把“吃亏是福”挂在嘴边 , 教导孩子“凡事要让着 。 ”
徐瑛6岁那年 , 徐叔华下放到邵阳城步 。 由于人实在 , 性格好 , 当地的乡亲都和徐叔华关系很好 。
钟宜淳告诉采访人员 , 徐叔华心地善良、敢于担当 。 他们创作的花鼓戏《还牛》曾受到批判 , 徐叔华主动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 生怕波及到对方 。
金鹰报采访人员刘欢乐与徐叔华是忘年交 。 徐叔华的10多场维权官司 , 刘欢乐大都陪着他并跟踪报道 。 刘欢乐眼里的徐叔华是个老顽童 , 吃饭时会声情并茂地演唱《浏阳河》 。
10年前患癌症以后 , 徐叔华给家人交代了3件事:一、不住院;二、只看中医;三、凡事都要一家人商量 。
就在上周 , 重病的徐叔华把家人叫到跟前 , 说:“我要上天去了 , 还有一个心愿未了 , 我要把这辈子对我好的人都写下来 。 ”
他没有来得及写下这些名字 。 但他的《浏阳河》传递的美好希望 , 会一直在我们心中流淌 。 (采访人员 龙文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