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王羲之养鹅是为了吃?北烤鸭,南烧鹅,烤炉之中见分晓( 三 )


若论最经典 , 那莫过于广府烧鹅 , “北烤鸭 , 南烧鹅”的美食暗战便宛如金庸笔下“北乔峰 , 南慕容”的江湖对决 , 分不出胜负 , 却各有各的拥趸 。 甚至还有那好事者 , 非要将烧鹅的起源归于宋代江浙一带的烤鸭 , 还直言是移民将烤鸭的技法带去了广东 , 因未曾找到合适的鸭子作食材 , 因此只好以形貌相似的乌鬃鹅替代之 , 继而才有了这道名菜广府烧鹅 。 仔细推敲 , 此说乍一听是有上几分道理 , 但总归是缺乏了些许底气 , 且不说涂烤之法本就是常见的烹饪技法 , 就单单论养鹅、食鹅的历史 , 广东是肯定不输其他地方的 。 南北饮食互通有无本就是历史常态 , 无论是北烤鸭 , 还是南烧鹅 , 味道好便好 , 追宗溯祖并无必要 。
“食不厌精 , 脍不厌细” , 虽说烧鹅是道家常菜 , 但最地道的烧鹅在工艺与料理等层面却是一点都不含糊 , 这首先便体现在选鹅上 。 这道工序的精细程序如同古代选妃一般精细 , 讲究的人家只要那清明节和重阳节前后两个半月的鹅苗 , 养至三四个月大 , 待其长至“三黑(嘴黑、毛黑、脚黑)、三细(头细、颈细、骨细)、一矮(脚矮)”便是将养到了刚刚好的时候 , 此时肉质细嫩 , 最是可口 。 而其烧制更是暗含乾坤 , 用料仔细 , 制胚、涂料配置各有门道 , 内腔更是各家比拼手艺的重头戏 , 除却糖、盐、五香粉等配料 , 其他不被外人所知的独门秘法也将作为酱料填塞进去 , “是骡子是马 , 拉出来遛遛 。 ”这不仅是老字号们行走江湖、传延后续的武功秘诀 , 更是寻常人家宴饮饭后的谈资 , 尤其在东莞 , 家家户户都有一套烧鹅工具 , 逢年过节 , 围炉烤鹅更是一大乡野乐趣 , 烧鹅味道好 , 家里自然是格外有门面的 。
王羲之|王羲之养鹅是为了吃?北烤鸭,南烧鹅,烤炉之中见分晓
本文图片

粤式烧鹅 图源:《料理的秘密》
制作工艺上的细致要求 , 自然让广东人对烧鹅的味道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 热气、脆皮、肉嫩、鹅汁样样得达标 , 腹含卤汁、甘香油润才是标准的口感 , 传统的烧鹅还需以荔枝木为薪柴 , 清香的果木沁入醇酥的鹅肉了 , 稳稳品味入肚 , 这才真真儿是“不辞长做岭南人” 。
作为被大书特书、出镜率最高的粤菜 , 烧鹅又以深井烧鹅(也叫古井烧鹅)为最 。 “烧鹅”大家自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 但若问起何谓“深井” , 这就又是一个群雄逐鹿的话头 。 有人说是自崖山海战以后 , 有御厨将烧鹅的手艺带到了银洲湖西岸的仙洞 , 其女又继承衣钵并嫁到了银洲湖东岸的古井 , 因此得名 , 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此事虽确信与一个名为“深井”的地方有关 , 但至于“深井”到底是哪个村子 , 更至关重要 , 到底是广州黄埔长洲岛的深井村呢 , 还是香港的深井村?直到现在 , 此事似乎并无定论 , 烧鹅作为粤式经典 , 为两地所共享 , 同为美食之都 , 同有一脉相承的饮食文化 , 也唯有在烧鹅身上才能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罢 。
王羲之|王羲之养鹅是为了吃?北烤鸭,南烧鹅,烤炉之中见分晓
本文图片

深井烧鹅 视觉中国供图
倒是也有那另辟蹊径的饕客 , 不想理会地界的纷争 , 一心执着于从烧鹅本身寻找线索——将烤炉看作“深井”似乎更合情理 , 以前的农家在制作烧鹅时 , 是在地上挖出一口干井来 , 下置荔枝木炭 , 井口简陋横着粗铁条 , 烧鹅时便是挂在这些铁条上 , 吊在井口进行的 , 这样烤出来的烧鹅不仅受热均匀 , 果香还能全面沁入鹅肉的肌理当中 , 等候在一旁的大人或者孩童也能时时了解烧制的进展 。 待至香味扑鼻 , 离大快朵颐之时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