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皇后@范仲淹: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三 )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诗不仅写出了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还有他壮志未酬的感慨之情。
范仲淹到任后,一刻也不曾停息。他四处观察地形,积极听取驻军将士们的建议。
经过对敌我双方的时局分析,范仲淹认为坚持防守才是上策。
正当他按照自己的策略积极部署时,却引起朝中大臣们的极力反对。
皇上和主战派认为西夏是个小国家,根本不放在眼里,最后决定攻打西夏。
范仲淹听到这个诏令后,急忙向朝廷上书表示现在并不是进攻的最佳时机;但朝廷依然按照原计划执行。
结果不出所料,宋兵死伤无数,大败而归。
朝廷经此一战,终于采纳了范仲淹的防守策略。
他先是修固边城,而后又出重金奖励凿井,大兴耕种。
在军中,他又提出把钱当靶心,对射中的士兵进行奖励的方法;他又以优厚的条件招抚边关的少数民族。
范仲淹的一系列举措赢得了民心,巩固了边防,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时,在西北边境上流传着一首歌谣:“军中一范(即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
郭皇后@范仲淹: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文章插图
新政失败,壮志未酬
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从来不会为谁停留。公元1043年,西夏请求议和,西北战事得以结束。
同年8月,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年少时的梦想得以实现,他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时光。
由于连年征战,赋税增加,百姓苦不堪言。皇上心急如焚,他多次召见范仲淹等人,征询意见。
因为在他心中,范仲淹就是那个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贤臣。
范仲淹深知责任重大,他多次召集朝中大臣商议之后,草拟了一份万言书,提出十项政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
皇上革新心切,全部给予采纳;很快,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
范仲淹带领他的团队信心百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没过多久,朝中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官府办事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有所改善。
郭皇后@范仲淹:在最低的境遇里,活出最高的境界
文章插图
新政的推行,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潮汹涌,一有机会,守旧的朝中势力便会酝酿罪名,寻找机会抨击范仲淹等人。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别有用心的人,在皇上面前,不停进献谗言,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此起彼伏。
范仲淹不想让皇上为难,也不想牵连太多的同僚,他自请出任邓州。
历时一年有余的新政改革,也随之废止。
新政的失败像一根刺,深深地扎在范仲淹的心中。
他虽然被贬出京城,远离朝廷,可他的心却留在了朝堂之上;他关注着这里的一切,喜则为之雀跃,忧则为之担心。
范仲淹的一生,忧与乐是他生命的底色,他在忧乐中作官,在忧乐中戍边,在忧乐中新政。
当好友腾子京来信,让他给岳阳楼作记时;
他把一生的宦海沉浮,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借助洞庭湖的万千气象倾泻而出;
他那颗造福苍生、宁鸣而死的忠心,都凝结为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世名言;
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化为永不坠落的彩虹,横跨天际、光照千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作者 | 百合花开,常年笔耕不辍,文章散见于各类媒体。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