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我把这些内容看作是作者是在借事实来讲道理,“上德不德”这四个字是有所指的,它是实际存在事物的状况的概括。不是这四个字本身有意义,是它指示的那个事实有道理。“上德不德”,我们将它看作是一个事例,而不将它看作道理本身,道理是通过这个事实来说明或证明的。
【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那么什么是“上德”呢?在老子的学说中“上德”即是无为之德,无为这一概念老子给出的定义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让我们来做个思想实验,来帮助我们考察“上德”的特性。设想我们来到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该社会的所有成员的社会行为都符合理想的德的标准,而且他们依据这些标准而生活,是出于纯粹的本能,而不是通过教育而后天习得的。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我们将永远看不到不仁不义不真不善的行为发生。于是,我们也将无法形成关于不德的知识和概念,依据老子定理,没有不德的知识和概念。我们也将形成不了任何关于德的知识和概念。所以,当我们置身于这个社会中时,我们将学不到任何关于德的知识。这就是“上德不德”。事实上,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它的社会成员并没有关于德与不德的知识和观念,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德,什么是不德,因为这些知识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但他们却都实现着真正有德的生活。这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了。德支配着社会,但又不将自身显示给社会。这幅理想的图景便是德无为的状态,从而能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德无为.。德无为的意义在于,德规范着社会行为,使该社会实现着真正有德的生活,但并不将德本身显示给社会。这个社会的成员不知道什么是德,也不知道有德的存在。在这个社会的成员看来,天下安定太平不是因为有德的结果,而是自然的本性就该这样。我们如果这样去理解,那么“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这句话便是一句有意义的陈述了。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我们看到道理不是藏在文字之中,而是藏在文字之外。所以我们读古书是为了透过这些文字看到它背后的思想,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呢?我们还是做一个思想实验来考察这段文字的意义。假想我们将置身于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在这里到处都能听到关于真善美和仁义孝悌的知识的说教,看到那些导师们谍谍不休,不知疲倦地辛苦宣传,他们要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得什么是德,什么是不德,并要求人们遵循着德的标准去行为去思想。很显然,当下的人们必然还过着不德的生活,否则的话德的宣传还能有什么意义?根据老子建立的定理,即互为对立面的两组观念和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生成的关系,如果没有不德现象的发生,也就不会发生规范道德,以正视听的必要。如今关于德的说教泛滥,必是由于社会中不德现象普遍存在的缘故。德之所以现身说法,就是为了纠正和补救当下社会中的不德之偏。这充分说明了该社会并未真正实现有德的生活。这就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下德的社会状态里,人们离不开德的知识和说教,那正是由于当下社会人们还未能真正实现有德的生活,而在上德的社会里,由于没有不德的发生,所以也就没有德现身说法的理由。这就是“下德为之有以为,上德无为无以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