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二 )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古经文内容很多都是应该这样来理解的,我们前面文章中也举过类似的例子,现在在这儿也一并说下。比如我们如何来理解“企者不立”?如果我们将它直译为踮起脚跟就站立不稳,但这是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不存在我一踮起脚跟就会站立不稳的经验。经验中这起码不是一个真实的状况,那么老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到这里来说理呢?我们仔细来考察一下实际可以发生的情形,想一下我们踮起脚跟来是干什么呢?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比如去看电影进,前面站满了观众,我要想看清楚前面,我就需要适当的踮起脚来。这就说明踮起脚跟可以帮助我看到眼前更开阔的视野。我发现适当踮起脚跟来是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而且也不会发生站立不稳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一味地追求眼前视野的开阔,我就必须极大限度地的将脚后跟抬起来。如果我的整个脚掌都离开了地面,只有脚尖还在支撑整个身体,这时便会发生了站立不稳的结果了。所以“企者不立”我们应当理解为,适当的踮起脚跟可以帮助我开阔眼前的视野,但是如果我将脚跟踮起到极致,使整个脚掌都离开了地面,那我就会站立不稳了。这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本来我踮起脚跟是为了让我眼前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但是如果我将脚踮起到极致,使整个脚掌都离开了地面,人反而会站立不稳,也就无法实现开阔眼前视野的目的了。踮起脚跟无疑能开阔我眼前的视野,但当脚跟踮起到极致,就走到了开阔视野这一目标的反面去了。所以“企者不立”用来说明凡欲望不可无休无止的道理的。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同理,“跨者不行”,我们也不能翻译为跨大步者不能远行,因为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个道理的,跨大步与跨小步都不可能影向出行的目标。对此我们应当做如下理解,适当地加大步伐可以有助于我们加快行走的速度,但为了加快行进速度的目标,步伐也不是迈得越大越好。假如我将步子迈到极致,如劈腿一般,那我就不能再继续迈出下一步了,这样就走到了想加快前进速度的反面去。这说明了什么呢?本来我加大步伐是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但是我的步子如果迈得大到极致,像劈腿一样,我反而不能继续行进了,这就是走到了加快前进速度愿望的反面去了。所以“跨者不行”同样也是在摆事实讲道理,它描述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来个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而不是“跨者不行”这四字本身就是那个道理。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所以我强调研读古书,一定不要迷信,认为是经书就必然是神圣之作,一字一句都包含深义。凡是著作都是人作的,而不是神作的,那就必然能被我们理解,在理性看来不能被理解的东西就是没有意义的东西。读古书也要讲究方法,要懂得文字作品与它要陈述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读死书,死读书。“揣而锐之,不可常保”这一句也不能用直译的方法来解读,捶炼金属,使它尖锐,不可长保,你能认为这样翻译后就能包括宇宙奥妙,深刻原理吗?我们做了如下解读,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刀刃!如何理解《道德经》经文中“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
文章插图

我们拿磨刀这样一个事件来说,我们将刀磨得足够锋利是为了它方便使用,比如我们将柴刀用于砍取柴禾。经验告诉我们,为了达到即省力又省时的砍取柴禾这样一个目标,柴刀一定要被磨到足够的锋利,刀刃如果不够锋利,砍取柴禾时不仅费力,也会费时。但是柴刀也绝对不是被磨的越锋利越好,这是因为刀刃在变锋利的同时,刀体也会越来越薄,这样柴刀在使用的过程中反而会变得更容易损坏,从而出现崩刃、卷刃,甚至折刀的现象,柴刀反而不耐用了。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我们为了实现既省力又省时的砍取柴禾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需要将柴刀刀刃磨到足够锋利。但也绝不是越锋利越好。要求刀刃锋且利的意志,必须要适可而止。即达到了这一目标就要马上停止这样一个欲求,即“功成身退”。实现了目标就要中止意志,否则的话,只是为了锋利而锋利,使刀刃锋且利的意志不知中止,刀刃固然会越磨越锋利,但刀体也会越磨越薄。柴刀反而由于太过脆弱而不能经久耐用,出现了崩刃、卷刃等现象。磨刀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刀子使用起来既省力又省时,但是由于要求刀刃锋利的意志不知中止,反而使刀体变薄,柴刀变得过于脆弱而不能经久耐用,这样就走到了与使柴刀方便使用的目标相反的方向上去了。这才是“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要表达的意义。这同样也是在摆事实讲道理,是使用追求刀刃锋利意志不知休止,反而使刀体变薄反而不耐使用的事例来证明凡欲望不可不知休止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