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刚@一个作家与一座城( 二 )


汪老在家里是主厨,对给家人做吃的很讲究,要求不平庸,要有点“意思”。女儿汪朝在回忆文章里写道:“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就是给我们做好吃的,然后看着我们吃。我们喜欢吃什么他都知道。”
很多读者是从读了汪曾祺写美食的文章而喜欢他的,难怪有人说,在汪老的作品里此类文章是“入门级”的。18年前,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打工,住在《当代》编辑部所在的那座筒子楼里,初读汪曾祺作品的我,不甚懂汪老。有一下雪天,想念家乡,在日记里记下的是,“我很想吃一盘母亲做的蟹黄炒乌青菜。我想念家乡的雪。”
作为汪老的小老乡,我爱好文学,受他影响走上文学道路。而爱好美食,则是天性使然,作为吃货的我,当然喜欢和美食相关的一切。我时常想,要是他在世,会不会支持我开一家饭店呢?把好吃的推荐给别人也是我最乐于做的事情。
二十年前,经文化学者朱延庆先生策划,高邮餐饮界通力合作,传说中的汪曾祺美馔做成了“汪氏家宴”,几十道菜都是由寻常百姓家的家常菜优化而来,以其本味、清淡、别致的风格而颇受欢迎。在扬州市烹饪大赛上,“汪氏家宴”还获得过特别优秀奖。一时间,高邮的各大饭店以能够做汪氏家宴为荣,也是吸引外来客人的金字招牌。后来高邮出现了一间专做汪味菜的“汪味馆文化主题餐厅”,我也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像汪老那样寻出好的菜品向大家推荐。我帮这家店设计了汽锅鸡、燕归来、干贝煮干丝、塞上风情等菜品,甚至教他们做了“汪老汽锅鸡”。汽锅鸡之所以冠以“汪老”,是因为这个菜是汪老教王干,王干教我,我再教的他们,也算是得自汪老真传。
高邮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导是真懂汪曾祺,筹建汪曾祺纪念馆时,设计了“汪曾祺纪念馆文化特色街区”,分为纪念馆主体、汪迷部落、汪氏家宴、汪家客栈四个大块。其中汪氏家宴和汪家客栈,用以招待天下汪迷到高邮来一次全套的吃住体验,是特别有创意的文旅项目。
我参加了招标,意欲运营文化特色街区项目。生活中总有很多想不到的,当年我从工厂下岗是想开饭店谋生的,没想到在北京文化企业打工后成了作家;成作家后,没想到我又开了饭店,做起了文化餐饮。命运充满了奇妙的衔接和神秘寓意,当下最要紧的是我要认真抓住这个美好机遇,创意策划汪老理想中的“美食人家”,让理想终于迎来照进现实的机会。
我先拟定一个项目,“追寻汪曾祺的足迹,遍访他喜欢的美食”,将汪曾祺生活和工作过的昆明、上海、张家口、北京等地都走了一遍。搜集当地美食后心里有了底,定位做“汪曾祺吃过、做过、写过的菜”,注册了“祺菜”“汪氏祺宴”“祺早茶”“一壶三点”商标。
天遂其成,我中标获得了“汪氏家宴”和“汪家客栈”的运营权,我请汪朗先生做了我们饭店的名誉总经理,请汪曾祺研究专家杨早、苏北、李建新、王道等做我们的项目顾问。我们几乎翻破了汪曾祺全集,从汪老作品里搜集整理出213道他吃过的、做过的、写过的菜肴,归纳定名为“祺菜”,再进行研究实验和烹制,并不断实行优化。
“汪氏家宴祺菜馆”以汪氏家宴、汪氏祺宴、祺早茶为主打产品,非丰飨盛馔,但备受顾客和广大汪迷喜爱,被誉为汪味升级版,是一个特别体现了汪老“送小温”主张的馆子,享有很好的口碑。现在,到高邮汪曾祺家乡,“看汪馆,吃祺菜”成了受游客追捧的项目,有了“祺菜——汪迷所爱”的美称。
紧挨着汪曾祺纪念馆的祺菜馆现在是网红打卡地,汪朗先生送给我的汪老书画、汪老用过的餐具陈列在此。汪迷要是想捧捧那只黄色搪瓷盘子,我们也是通融的,还借给一件围裙,像汪老那样留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