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精神涟漪的发动机——关于2021成都双年展

□ 吕澎(2021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评家)
不少策展人或者关注艺术展览的人对大型展览有惯性的认识:参展艺术家的名单、展览规模、开幕式嘉宾或者一些与场面有关的问题 。 实际上 , 这些问题都不是重点 , 真正值得关心的是一个展览的成长与它的价值基因 。
【发动机|精神涟漪的发动机——关于2021成都双年展】作为一个大型国际性展览 , 2021成都双年展首先起于由总策展人确立的主题“超融体” 。 “超融体”三个字仅仅是一个符号与概念 , 正是在特殊的语境下 , 这三个字构成了有关整个展览的动因:主题的含义、延伸的空间、阐释的有效性与涉及展览主题的所有观念的具体化 。 “超融体”一旦成为展览的主题 , 将衍生出复杂而多样的理解与阐释 。 然而 , 能够理解的观念来自具体的语言与事实 , 因此 , 如何将主题可视、可感甚至可触摸 , 才是一个展览的关键 。
基于今天这个世界的多样与复杂性 , 总策展人让“超融体”从8个方向去展开与解释 。 8个版块意味着至少我们可以从多向度去观察、认识和表现这个世界 , 举例说:第一个版块“多态共生”已经为那些具有艺术独特性的艺术家提供了空间 , 但是 , 其他的版块仍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例如科技与艺术(智能共振)、艺术教育(美育共线)以及创新与民间艺术的关系(意匠共鸣)、甚至关于今天的人类空间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家园共栖)如此等等——提供了充分的展示机会 。 因此 , 总策展人通过一个复合结构的安排 , 去展开主题的含义 , 并让分策展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 这使得主题的内涵具体而丰富起来 。 这种安排的结果 , 不是一个简单的规模大小问题 , 而是让对展览主题的理解具有分析性的路径 , 当观众对整个展览有了视觉(包括听觉甚至触觉)体验时 , 一个更加具有条理的主题内涵将会有效地呈现出来 。
没有任何一次大型的展览像2021成都双年展这样为参展艺术家提供了作品与展陈尽可能的支持 , 这不仅与国际化的展览规则相匹配 , 也彰显了成都市政府对艺术发展 , 进而将成都打造成国际性的文化艺术城市的有效支持 。 基于科技与艺术观念的发展 , 当代艺术的呈现方式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美术展览 , 这为展览机构、美术馆以及政府提出了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挑战 , 而2021成都双年展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一个榜样:如何在全球化的趋势中 , 用全世界的人们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 , 引领艺术潮流 , 将自身的传统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方式融入人类当代文化 , 并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 具体地讲 , 2021成都双年展将为全球的当代艺术家提供一次讨论艺术发展的未来的机会 , 焦点、注意力将引出人们关心的问题 , 这就是软实力的创造的具体体现 。
一个城市双年展的举办 , 就是一次对过去历史的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具体开启 。 2021成都双年展在呈现艺术的同时 , 也刺激人们的心灵;在创造成都文化的同时 , 也展示影响全世界的艺术 。 艺术的功能是唤起精神涟漪 , 而2021成都双年展是创造唤起精神涟漪的艺术事实的发动机 。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