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王小生陈笑风其人其事( 三 )


八旬翁艺术大观益后人
当陈笑风被列为第二位拍摄《优秀粤剧粤曲艺术大观》个人专辑的艺术家时 , 他已届八旬高龄 , 且离开舞台多年 。 陈笑风以前在戏院演出 , 面对的是台下观众 , 彼此很多互动交流 , 如今拍摄《艺术大观》则要面对五台无言的摄像机、数百支高温射灯 , 演绎十一出经典剧目选场 , 无疑是一场考验意志和毅力的硬仗 。 但他决心要以临战姿态去排除万难 , 险中求胜 。
拍摄《艺术大观》期间 , 陈笑风早上7时到拍摄现场 , 在化妆师的巧手下 , 进行牵扯拉皮长达3个多小时 。 为了保持改妆后的仪容 , 中午不能咀嚼米饭 , 只能喝流质 。 表演要与录音同步进行 , 稍有纰漏就得反复重拍 。 身为《大观》艺术总监的陈笑风 , 除了轮番演绎小生、老生、须生、官生等行当外 , 还要与同台演出的十一位著名花旦交流 , 提点角色的眼神、身段、唱腔 , 时而闪回 , 时而重拍 。
陈笑风坚持旧曲要新唱 , 老戏要新排 。 十一出剧目选场除了保持连贯性 , 还要略加增删 。 如在《昭君公主》一折 , 为烘托热烈气氛 , 他创作了一首颇具藏族风情的小曲 , 十分悦耳;在《李离告状》《别家赴刑》两折 , 他重新创作了极具壮美感的唱词 , 令人震撼 。
奋战三十天 , 《艺术大观》终于画上圆满句号 , 陈笑风倾尽心力地付出 , 虽瘦了十多斤 , 他连说:值得 , 值得!因为这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系列工程之一 , 能为传承粤剧传统艺术做一桩功德实事 , 十分欣慰 。
此外 , 陈笑风晚年创立的“春风艺苑”曾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三次慈善演唱会 , 票款悉数乐捐给灵实医院、广州八和会馆、海珠区老人院 。 从享誉海内外的粤剧大佬倌转型成为“义工” , 其情切切 , 其志昭昭 , 使我敬佩 。
陈笑风与“风腔”
陈笑风原名陈啸风 , 广东东莞望牛墩人 , 出身戏剧之家 。 陈笑风从事粤剧表演工作70余年 , 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 创“风腔”传世 。
风腔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他能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 , 灵活地交替运用真假嗓的发声方法演唱 , 除了扬长避短适应声音转换的需要外 , 还往往以此表现角色特定的情绪 。 二是因他在戏中多扮演儒雅倜傥的文士与公子等角 , 故在演唱中较多运用舌齿音 , 并将声音尽量轻推向鼻腔 , 引起轻度低回的共鸣 , 以显俊逸秀气 。 三是他在流畅自然的基础上 , 精雕细琢唱腔旋律 , 几乎每个角色、每首曲 , 都会按照剧中的规定情境及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设计新腔 。 四是他从演唱曲目的词意和内容出发 , 有意识地在一段统一板腔的曲词中变换其骨干音 , 以增强唱腔的情绪感染力 。 五是他对一些无伴奏的念白和清唱 , 吐字清晰 , 抑扬顿挫 , 充满书卷气 。 皆被后学者奉为楷模 。(引自《粤剧大辞典》广州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广州|天王小生陈笑风其人其事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