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燕|面对面|吴佳燕、东君:在离小说较远的地方写小说

在离小说较远的地方写小说
□吴佳燕、东君
温州有“质”的一面 ,
也有“文”的一面
?吴佳燕(以下简称“吴”):
东君好!想到我们第一次见面 , 是2015年11月邀请你来湖北参加“法国文学周”活动 , 还一起坐游轮从宜昌到重庆 。 那次活动让很多笔会作家印象深刻 。 我记得你当时送了我一本小说集《东瓯小史》 , 签名落款是“乙未冬” , 而且有趣的是书里还夹了一片脉络清晰的褐色枯叶 , 上面用毛笔写了八个繁体字:“醉听箫鼓 , 吟赏烟霞” 。 这个细节跟我对你“其人其文”的印象一样 , 真的是有些沉静古雅呵 。 那次文学周 , 跟那么多名家同行 , 有没有作深入交流 , 或留下深刻印象?
?东君(以下简称“东”):
那场法国文学周活动就是现在这个时节举办的 , 我还记得 , 我是直接从北京过来的 , 一家书店老板恰好给我寄了几本新著《东瓯小史》 , 我就带在身边;恰好那阵子我在很多枯黄的玉兰叶上写了一些字 , 就顺便当作书签夹在书里 。 至于“醉听”“吟赏”什么的酸溜溜的句子 , 是我随意摘抄的 。 用毛笔字抄新诗 , 我试过 , 好像太轻飘 , 压不住 。 不过 , “古雅”这东西 , 也不是我刻意追求的 。 比如把那张树叶跟我的小说放在一起 , 也不过是随手一放 。 这是否给人带来暗示:我的字跟我的小说在气质上有点搭?我真没细想过 。 《东瓯小史》是我写的一本主题书 , 说是“小史” , 其实还是小说 , 里面写的都是东瓯(温州旧称)人物 。 也许这些人物跟那片树叶一样 , 都沾染了一些陈旧的颜色 。
在那场文学周活动中 , 我有两次机会近距离接触勒克莱齐奥先生 。 一次是在会场上 , 一次是从宜昌至重庆的游船上 。 当我们在船头拍照的时候 , 勒先生就坐在游船甲板上 , 他手头有一笔记本 , 面对江水 , 好像在沉思着什么 。 想来惭愧 , 人家都已经得了诺贝尔奖了 , 还那么勤奋 , 而我们都在做些什么?看看风景、拍拍照 , 嗑嗑瓜子 , 打发无聊的时光 。 那晚 , 我们在喝酒 , 玩“杀人游戏” , 勒先生又在干什么呢?据说他躲在船舱里在写东西 。 但也有人说 , 当晚 , 毕飞宇老师怕他太寂寞 , 就陪他打牌(我们都开玩笑说 , 毕老师现在是离诺奖最近的一个人了) 。 无论怎么说 , 这位勒先生应该是一个很会享受寂寞的人 。 他在众人中间坐着也像是在树林里独坐着 , 这大概是一个高产作家长期闭门写作带来的一种幽独气息吧 。 行程即将结束之际 , 主办方举办了一场酒会 , 勒先生朗诵了一篇自己刚刚写就的文章片段 , 他还建议在座每一位都写一篇与水有关的同题文章 。 我们都不禁感叹:勒先生真是太勤奋了 。
我记得勒先生曾经这样说道:“当我走路时 , 我用双腿写作;当我吃饭时 , 我用牙齿写作 。 我用我的整个身体 , 用女性的身体 , 用我的痛苦、我的欢乐、我的呼吸写作 。 ”他是一个勤奋的写作者 , 仿佛他活着就是为了写作 。 这一点 , 在三峡之行中深深地触动了我 。
?吴:
我们来聊下写作的地方性 。 你在树叶书签上写的那八个字 , 就出自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 我觉得“东南形胜”不单指杭州 , 还可以指整个江浙地区 , 不但经济发展较快 , 而且自古以来文化底蕴深厚 , 所谓的士大夫传统、乡绅文化、江南气韵、文人风度 , 还在这片土地上得以保存和延续 。 尤其是温州 , 进入大众视野的不只有温州炒房团 , 还有一批非常有才华的温州作家 , 正是它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称的表现 。 而你在小说里精心构造的东瓯王国 , 正是温州的古称 。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对于你小说故事人物的安放之所“东瓯” , 你有什么看法和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