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立杨|品读丨伍立杨:时间深处的生命心影——雍也《远道而来的诗经》书感( 三 )


解析《皇皇者华》亦然 。 多角度印证同类相近作品的各个侧面 , 不仅场景还原描写引人入胜 , 而且对于其心理的探究 , 渊然联络到戚继光的名作加以补充阐释 , 确乎传神之至 。 这是梳理诗经中的好干部 , 好在“整个西周像一艘巨大的泰坦尼克号不断下沉的过程中 , 出现了不少的警示呐喊之作”……甚至将后世的为政之道、履职之心还原到诗经的源点之上 。
对诗经中的城市民谣的定位可谓一新耳目 。 其论时尚、时髦 , 比之于当代的沿海开放 , 谓之很潮、很港……再引证钱钟书、杨升庵之说 , 而对西周时期青年人的生活状态 , 知人论世 , 见微知著 , 犀利传神 , 入木三分 。
从客家话看诗经遗风 , 则自语言学、语源学、文字学角度 , 拈出隐隐约约而又千丝万缕的神秘联系 , 力证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话之生命力 。
通过诗经考论上古婚恋形态 , 创造性的见解和批判性 , 甚至以当代小说家笔下的描述倒推映证 , 然后再以诗经为基准 , 往下梳理2000年来的婚恋的变异 。 在时间光辉的映照之下 , 尤见后世理学家的种种不堪 , 违人性、悖人伦 , 对于生命力的毁伤……
作者以为孔子是诗经的第一也是最大的粉丝 , 在孔氏眼中 , 诗经是浑金璞玉 , 光泽迷人;是袖珍百科全书 , 历久弥新 。 “虽然举世滔滔 , 他的内心却自有一份安逸宁静;虽然满目污浊 , 他的天地却自有一块风烟俱净、纤尘不染的净土……”这毋宁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夫子自道 , 和他形神皆备的自画像 。 一番反复比勘、论证孔子与后世说诗者的天渊之别 , 似乎可触可感那种心性上的巨大悬殊 。
至于谈及日本诗经 , 则拈出日本诗的风味 , 及社会生活的折射 , 其与诗经间接的却又藕断丝连的精神联系 。 同样是比较诗经和西方的《雅歌》 , 则是比较文学梳理打通的范例 , 概貌的比较 , 和细部的异同辨析 , 以及与之相关的各时期名作的举证参照 , 淋漓尽致而又深入腠理 。 雍也举重若轻地打破空间上的中、外 , 时间上的古、今 , 以及各个人文学科的藩篱 , 发而为文 , 就使得他能够周览四野 , 不以一方之见 , 而摄万端之变 , 善于发前人之所未发 , 启人心智 , 新人耳目 , 而且能够纵横交错 , 左右逢源 , 创设出充分地驰骋其想象力的空间 , 达至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
《互不相闻的东西方歌唱——通往诗经、雅歌之路》 , 可谓是思维的异彩 , 思想的体操 , 思索的快感 , 思绪的漫游……也是思念、思古之情在当下的持续放光 。 由此结出的文化、意识的硕果发人深思;更有对于古籍经典的刻骨相思 , 至于他的比勘的方法 , 论叙的高明 , 出神入化的点拨、点染 , 从总体到细分 , 均令人匪夷所思 。
这是一部奇书 。 着眼于时代大背景的宏观和微观的现实 , 由此生成的洞察力 , 在其非他个人莫属的独到语境中抒发致敬生命的情怀 。 深层次的灵魂拷问 , 深远的思想追寻 , 无远弗届 , 上下求索 。 鲜明的文化特质、表述心理、气质和判断 , 皆具极强的开放性和想象力 。
作者雍也葆有一种绝不失语于社会现实的作家和思考者的先天的责任 , 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罕见的深度 。 从时间缝隙深处抒发的历史感慨 , 深刻、悲宛、苍凉、沉挚、欷歔……由此致力于观念空间混沌的厘清、究诘和探寻 , 并表现为一种力量和气魄 , 从而勾画出他的心情愿景的思想轮廓 。 这个过程是复调的 , 而非单一的;是多面的 , 而非片面的;是多声部的 , 而非独唱式的 。
“这美丽多情而美妙多趣的女子一定是那个薄雾缥缈的清晨里一个飘逸闪耀的精灵 , 而这个帅气而多情的男子一定是这个女子梦中与之一起在山川大地之上自由飞翔的神鸟 。 他们的相互看见两颗星像耀斑一样的相互凝视 , 他们的靠近是两颗颤抖的心像两条淙淙的泉流一样的相聚相依 。 其实 , 他们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就是那一天蓬勃生长的草木上两滴最大最晶莹的露珠的相拥相融 , 也是天地间一场美丽如虹的云雾因缘际会 。 毫无疑问这是诗经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露珠 。 ”(《远道而来的诗经·爱情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