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青年写作者如何回应社会生活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平看来 ,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的历史逻辑或许可以从1998年谈起 。
那一年 , 上海《萌芽》杂志创办了新概念作文大赛 , 后来获得大赛一等奖的韩寒、郭敬明因此成为“80后”一代文学代表人物;另一边 , 在距离上海一千八百公里外的沈阳 , 双雪涛这一代东北青年面临着九千元择校费所代表的一系列困顿 , 而这个“九千元”后来成为了双雪涛小说里不断浮现的一个意象 , 同样也出现在班宇和郑执的小说里 。
“在直观感觉里 , 我们觉得双雪涛与郭敬明是两代作家 , 但其实双雪涛和郭敬明都生于1983年 。 ”黄平说 , 新世纪的头十年在相当程度上属于以郭敬明等一批青年作家为代表的青春文学浪潮;但最近几年 , 尤其是2016年以后 , 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越来越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 , 甚至“压倒”了原来最受市场欢迎的郭敬明 。
“为什么这批东北作家的小说在今天尤其受青年读者喜欢 , 我想是他们书写中那种落寞、失败的感觉 , 在今天 , 比起‘小时代’ , 能击中更多的青年人 。 ”黄平认为 , 从青年作家的层面看 ,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在今天隐隐形成了一种结构性的张力关系 , 二者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 , 而是错综纠葛 。 这种张力关系是文学对于新世纪二十年来社会生活变化的一种回应 。
作家|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青年写作者如何回应社会生活
本文图片

双雪涛和郭敬明都生于1983年
12月3日 , 由《扬子江文学评论》杂志社主办的第五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在南京举行 。 本次论坛聚焦“新世纪文学二十年” , 共分“新世纪文学二十年的总结与回顾”、“新世纪二十年重要作家作品讨论”、“新世纪二十年的青年力量”三大议题 , 分别由《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何同彬、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晴飞、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韩松刚主持 。 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表示 , 希望青年批评家们从不同的层面观照新世纪以来文学场域的重大发展 , 总结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的新变化、新现象、新收获 , 展现新时代文学事业和文学青年的蓬勃力量 。
与论坛同时进行的 , 还有由《钟山》《扬子江文学评论》两家文学杂志共同主办的评选活动“新世纪文学二十年20家/部” 。 此次评选活动计划选出四大榜单 , 分别是:“新世纪二十年青年作家20家”、“新世纪二十年青年诗人20家”、“新世纪二十年长篇小说20部”、“新世纪二十年非虚构作品20部” 。 其中 , “青年作家”与“青年诗人”限定为1970年后生人 , 长篇小说及非虚构作品限定为2000—2020年内首次出版/发表的作品 。 评选刚刚公布入围名单 , 进入读者投票阶段 。 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批评家们也围绕这些名单 , 对新世纪文学二十年展开一场别具意义的回顾与研讨 。
作家|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青年写作者如何回应社会生活
本文图片

12月3日 , 第五届“扬子江青年批评家论坛”在南京举行 。 摄影:俞丽云
作家|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青年写作者如何回应社会生活
本文图片

新世纪文学二十年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传统:“变与不变”
有关新世纪文学二十年 , 此前已有不少回顾与论述 。 比如批评家孟繁华写有《新世纪文学二十年:长篇小说的基本样貌》 , 批评家许子东在音频节目《从先锋到守望者:21世纪中国小说》中选出25部长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 。 但参与这场研讨会的批评家皆为“70后”和“80后” , 他们大多数人专业意义上的文学经验起点恰恰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