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强勉方通神书法里的王安石( 二 )


王安石|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强勉方通神书法里的王安石
本文图片

此外 , 从王安石的《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一诗来看 , 王安石对颜真卿其人其字是推崇备至的 , 由此可见 , 王安石除了受过杨凝式的影响 , 也受过颜真卿的影响 。 北宋书坛尚意 , 作为一代书风的代表者苏、黄、米都尚意 , 除米芾对颜真卿稍有微辞之外 , 在本质上都推崇颜真卿 , 而推崇颜真卿也都在于“颜公变法出新意” 。 应该说 , 尚意书风在北宋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多方面原因 , 而变革的时代之风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 王安石这位改革的倡导者 , 作为有远见的政治家而雄视千古 , 作为书家 , 也做到了开了风气之先 。 正是有了他的开启先河 , 才有之后苏、黄、米的直挂云帆 , 因此这帧有横风疾雨之妙的《过从帖》是颇为珍贵的 。
对于王安石的书法渊源 , 众说纷纭 , 难究其根 。 但只要读一读《王文公集》 , 就会找到属于王安石自己的答案——“但疑技巧有天得 , 不必强勉方通神” , 这是王安石对艺术乃至人生的看法 , 技巧要来自自然 , 而不是勉强而得 , 可见王安石对艺术的理解也是高明而深刻的 。 这两句话可视作他艺术观的最直接的表露 , 个性强烈 , 一生多舛的他 , 哪怕在书法上 , 也强烈地否定强勉 , 否定七拼八凑而强调浑然天成 , 自抒胸臆 , 他根本不把学谁像谁放在首位 , 正如其人生观、政治观一样 , 坚持自我的道义 , 而决不把输赢放在心里 , 其个性又是何等潇洒!
通过对《过从帖》的解读与研究 , 不仅能够探知王安石书法的渊源 , 也可以一窥其运笔的一大特点——行笔极快 。 明人赵宧光曾说:写字不可急促 , 而王安石的书法却都像在大忙中作成 , 难怪古人评价其书法“运笔如插两翼” 。 但《过从帖》用笔却并未因为行笔过快而损失质量 。 该帖行笔任意 , 不事雕琢 , 笔势纵横却不直肆 。 透露率意潇洒的文气 , 萧散简远 , 意多于法 , 难怪苏轼说他的字“不可学” , 是因为其文气之意太强 , 又独具个性 , 很难模拟 , 更遑论学习 。 《宣和书谱》评价王安石的书法曾说“凡作行字 , 率多淡墨疾书 , 初未尝略经意 , 惟达其辞而……其书者谓得晋宋人用笔法 , 美而不天饶 , 秀而不枯瘁” 。 由于是“疾书” , 所以书法中有一种匆忙的感觉 。 有趣的是 , 或许因为王安石特殊的地位 , 或许因为其强烈的个性 , 无论其书法造诣评价如何 , 不争的事实是——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学习他的书法 , 连一代大儒朱熹也明确地说过他的父亲“自少好学荆公书” 。
【王安石|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强勉方通神书法里的王安石】心境展现《楞严经》
在上海博物馆 , 有一件国宝级的书法作品——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 , 这不仅是上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 也是王安石传世两件书法真迹中的一件 , 更是其晚年书法的代表之作 , 印证了王安石晚年超然物外的心境 。
众所周知 , 王安石在历史上以变法而出名 , 但他的变法太过超前 , 也太过于激进 , 遭到了顽固派的疯狂打压 。 即使是支持他的宋神宗 , 也迫于形势 , 使其两起两落 。 本该是一场焕然一新的革新 , 在王安石和宋神宗去世之后 , 变成了派系斗争的工具 , 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
两度罢相后 , 王安石“退居江宁(今南京) , 闭门不言政” 。 但“饱食终日 , 无所事事”不是他的性格 , 他的晚年生活在金陵钟山 , 率领弟子著书立说 。 在他去世的前一年 , 写下了这卷《楞严经旨要》 。 对于佛教来说 , 《楞严经》十分重要 , 据说如果进入末法时代 , 首先消失的就是《楞严经》 , 其余佛教经典才会跟着灰飞烟灭 。 如果《楞严经》不灭 , 正法时代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