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脸皮再厚的人,这么做他一定会领情,这是做领导批评人的高明之处( 二 )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在其著作《潜夫论·实贡》中提出:“赏罚严明 , 治之材也 。 ”该赏的赏 , 该罚的罚 。 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 这样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型人才 。
古往今来 , 有将帅之才的领导都是非常有威严的 , 他们在下属的心目中有极高的地位 , 所说的一字一句对于手下而言都有极强的震慑作用的 。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 则得益于领导们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赏罚系统” 。 既能论功行赏 , 又有明确的惩罚手段 , 做到赏罚分明 , 便能让每一位下属心服口服 , 认真履行职责 。

现实中 , 想必很多领导都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 那就是在批评人的时候 , 随口就是一句“你等着瞧好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
表面上看似是在点醒对方 , 表达自己的不满 , 殊不知此话一出 , 你就已然威风尽失 , 将自己置身于不利之地了 。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 因为不可预知的惩罚确实会引起人们的紧张和恐惧 , 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是那么强硬的人而言 , 上述的强硬语气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效果 。
但是 , 这种批评手段也不是对谁都能够奏效的 , 就好比职场中就不乏有那么一群油盐不进的人 , 领导的“恐吓”奈何不了他们丝毫 。 相反 , 你越是威胁他们 , 他们反倒觉得轻松自在了 。

因为身为你的下属 , 他们反正觉得自己得不到你的赏识 , 再怎么工作下去也只会被你不断欺压 , 被你穿小鞋 。
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再继续顾及你的感受 , 彼此的合作都已经难以开展下去了 , 内心也早就接受了被辞退的可能 , 在这种消极的人身上 , 你还能指望他发挥主观能动性 , 继续为公司的发展作出什么贡献吗?
其次 , 作为领导 , 光是口头上警告员工 , 其效果也是微之甚微 。 因为你在处理员工问题上 , 长期保持“外强中干”的态度 。 久而久之 , 员工慢慢就会熟悉你的套路 , 并开始对你的警告不作关心 。
你每次厉声批评过后 , 被批评者的内心台词就会是:“你会怎么收拾我?”、“你除了口上说几句 , 还能拿我怎么样呢?”
而你又恰恰碍于公司用人紧张的情况 , 或者是不舍于对方的才华 , 不能作为甚至不敢作为 。 陷入如此为难的处境 , 你除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外 , 还能有什么妥善的处理方法呢?

因此 , 领导批评下属的时候 , 惩罚的范围和目的一定要说清楚 。
惩罚的范围是什么?就是指惩罚最高会高到什么样的程度 , 什么时候点到为止 , 惩罚完之后双方又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 这些都是在例行批评之后所应该强调的重点 。
如果员工和领导彼此都不作为 , 一方破罐破摔 , 一方忍气吞声 , 如此一来 , 耽搁的也是彼此的时间和机会 , 这就是双输的局面 。
只有双方在阐明心意之后 , 且还能保持一个相互容忍 , 相互接受的合作关系 。 批评的价值才能彻底体现出来 , 这种“批评”方能实现领导、员工乃至企业团队的共同发展 。

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改正员工的错误 , 实现整体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 弄清楚目的是什么 , 对症下药就很简单了 。
想要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悔改 , 并取得他们的信服 , 称职的领导就应该通情达理 , 酌情处理 , 不能自持身份上的尊贵 , 让下属觉得自己彻底失去了你的信任 , 当他们感觉自己未来的发展完全没有奔头时 , 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
再者 ,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 , 领导也应该有理有据 , 摒弃含糊不清的态度 。 比如搬出公司明确的规章制度 , 指出员工所违反的是哪一条 , 那么身为员工就会自知理亏 , 觉得你的批评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