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东西问丨韩星:何者将影响塑造世界文明新秩序?( 二 )


文章插图

2019年5月,成都熊猫亚洲美食节“天府家宴”举行,以16道川菜为主的晚宴让人垂涎欲滴。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配套活动,“天府家宴”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感、互动感礼敬到场来宾。中新社采访人员 安源 摄
文明对话关乎继续全球化还是倒退到各自为政、乃至闭关锁国的状态。目前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越来越严峻,需要全球大大小小的国家一起探讨、共同应对。
当今具有世界性的文明共同体主要是“四大文明圈”,即西方基督教文明圈、中东伊斯兰文明圈、南亚印度文明圈和东亚中华文明圈,其中能影响世界的还是中西或称东西文明。东西方文明如何交流互鉴?西方人汤因比和东方人池田大作树立了榜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两人断断续续进行近两年的漫谈式对话,主题是人类在21世纪的未来。他们抛开隔阂、狭隘和偏见,在超越文明藩篱、思想自由的氛围中以高屋建瓴气派全景式地探索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在对话中,汤因比认为以中华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他还表露了对21世纪中华文明的无限期望,认为人类的希望在东亚,而中国文明将向21世纪人类社会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文化形态绵延不断的伟大文明。历史上有国家兴亡、朝代更迭,但文化中国不但没有灭亡,还从尧舜时期的晋南不断扩展到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甚至超出中国本土,从隋唐时期完成了包括朝鲜、日本、越南在内的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构造。直到19世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进入东亚,才改变了这种以中国本土为中心、以中华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明格局。
文明#东西问丨韩星:何者将影响塑造世界文明新秩序?
文章插图

2021年9月,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举行 “长安梦”时装发布会。唐朝元素至今仍是东亚“中华文化圈”的标志之一。中新社采访人员 盛佳鹏 摄
中华文明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在开放中吸收异质文明、在包容中消化异质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更新发展。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历程,虽有闭关锁国、夜郎自大之时,但总体上呈现开放态势,在历史上不断向外学习。
东西文明交流互鉴具有悠久历史。古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提到“东方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圣经·旧约》有记载“这些从秦国来……”,证明秦文化这时已传到西方。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到中亚地区,还未能直接接触到希腊。东汉班超出使西域曾派甘英寻访罗马帝国。唐代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传入中国。从元代开始,中西文明直接接触更多,欧洲传教士和商人将欧洲历史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将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到西方,《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西方认识中国古老文明的一扇窗。
文明#东西问丨韩星:何者将影响塑造世界文明新秩序?
文章插图

2019年8月,有“丝路明珠”美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疆喀什在喀什古城举行入城仪式,在东西文明交汇融通之地迎接八方游客。图为仪式上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扮演者在城门前迎客。中新社采访人员 孙自法 摄
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进入中国,架起中西思想、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实现了“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的双向互动:一方面西学东渐,引起一些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的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向欧洲介绍“中学”,将大量中国历史文化典籍翻译成拉丁文等,还撰写介绍中国的著述并在欧洲出版发行。“中学西渐”在17-18世纪的欧洲形成“中国热”,莱布尼兹、伏尔泰、魁奈等启蒙思想家认真研读传教士中国思想文化资料,从中吸取养料,为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道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