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艺术的法则 ,
实现虚构对真实世界的改造
著名插画家约翰·伯宁罕曾在接受伦纳德·马库斯的采访时 , 谈及儿童图画书的配色心得 , 很多插画师有一种可怕的想法 , 认为儿童就是喜欢看各种颜色的集合轰炸 , 但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 , 就像有的人喜欢不停地说话 , “我们当然可以把成千上百种颜色和图案放到一起 , 但这完全没有意义——除非它完成了你想做的” 。 也就是说 , 找到最能表现你意图的那种方式才是一个艺术家会做的事 , 如无必要 , 勿增实体 。
在《让路给小鸭子》中 , 如前文所述 , 也正是种种切合人们审美心理的技术的综合运用 , 搭建起一个逼真的故事世界 , 调动了读者的代入感 , 从而成功唤起人们的共情和善意 。 进而 , 这种共情与善意突破了次元壁 , 实现了虚构对真实世界的改造 。
《让路给小鸭子》出版后 , 不但通过法案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官方儿童读物(他们的官方童书作者是本州的苏斯博士) , 人们还在波士顿中心花园修建了小鸭子们过街的组合雕塑 。 自 1978 年以来 , 这座城市每年春天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小鸭日游行 , 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打扮成小鸭子 , 沿着马拉德夫人和她的小鸭子前往波士顿公共花园的路径一起穿越城市 。
文章图片
波士顿公共花园的雕像 。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1991年的时候 , 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马拉德夫人和她的小鸭子们穿越冷战的冰冻空气飞越大洲、在“敌对阵营”中找到了新家 。
1990年赖斯·戈尔巴乔夫访美时 , 听芭芭拉·布什讲起波士顿的小鸭们 , 两位第一夫人共同参观了波士顿公共花园的雕塑 , 赖斯·戈尔巴乔夫显然非常喜欢这个故事 。 一年以后 , 苏美两方签署了一项重要的限制使用核武器条约——START I条约 , 而为小鸭们在莫斯科找到一个新家则作为该条约的一个部分开始实行 。
于是这些雕像的副本作为送给苏联儿童的礼物被运到了莫斯科新圣女公园 。 布什夫人出席了它的落成仪式 , 在那里 , 她被一群苏联儿童包围 。
就这样 , 马拉德太太和她的孩子们奇迹般地飞出了美国和苏联长达数十年的分歧 。 正如一篇纪念报道中评论的那样 , “核武器的威胁、间谍活动和政治算计在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机会” 。 在同一篇报道里 , 一位如今的莫斯科居民马尔科娃说“她现在喜欢给所有认识的人讲小鸭子的故事 , 因为它们让她觉得世界回到了开始改变的时代 , 苏联人和美国人开始互相理解 。 不论在何处 , 人就是人 , 波士顿的鸭子和俄罗斯的鸭子没多大区别 。 ”同时 , 大洋彼岸的一位波士顿居民芬戈尔德也很为家乡的这些小鸭子们骄傲 , 他说得更为直接“当领导层有冲突时 , 发现我们在普遍人性的层面上有着共同点是一件好事” 。
送至苏联的小鸭雕塑有一份用英文和俄文写成的铜碑铭——“它源自一个可爱的美国儿童故事 。 代表着美国孩子送给苏联孩子的爱和友谊” 。
文章图片
为纪念“小鸭交流” , 用英俄双语写就的碑铭 。
穿越意识形态的阻隔 , 在地球的另一边找到家 , 可能比原作中任何一次探险都更为艰难 , 它本身正是马拉德一家所代表着的普通人在艰难世事中努力寻找生存位置、各方人士为爱让出一条生路的极好隐喻 。
我后来在一篇探讨小律所生存路径的文章中看到 , 作者以“让路给小鸭子”为题;在2017年引发全球轰动的“女性大游行”(这同时也是争取工人权利、种族平等和其他少数群体权益的一场大型活动)中 , 波士顿的小鸭子们和千万名女性一起戴上了象征女性力量的粉色猫耳帽 , 与“她们”和“他们”站在一起 。 “让路给小鸭子”成为一种“看到弱势者”的譬喻和一声召唤 , 进入美国人的语言使用和日常思维之中 , 这无疑是虚构艺术在一种更普遍、持续意义上的对现实世界的重塑 。
- 德寿宫$访杭州南宋德寿宫复原设计师:最难的是细节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 墨香铜臭$墨香太爱主角不愿他们跌落道德制高点?笔下人物没有完美只有生动
- 冯德英|著名作家冯德英病逝!代表作《苦菜花》曾入选小学语文教材
- 海伦·贝兰德#加拿大女艺术家现实主义人体油画,细腻逼真,引人遐思
- 沙漠|北美德克萨斯州沙漠中的工业风格住宅
- 文化|英国创意与文化技能协会主席唐纳德·海斯洛普:艺术品市场需要在公共和私营领域之间创造更多平衡
- 母鸡|宁陵德商:肩负责任不断前行
- 荆门|福耀玻璃2022年在湖北荆门的招聘薪资曝光,曹德旺到是个好老板?
- 道德经$《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甘于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