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芳|戎默|“文似看山不喜平”

我们今天在论作文之法时 , 经常会引用一句古人成句“文似看山不喜平” , 来说明文章须以曲折奇崛为胜这个道理 。 然而搜检该句出处 , 却不由让人心生疑窦 。 有说出自《随园诗话》卷一引清翁照(朗夫)句的 , 但《随园诗话》卷一所引 , 又与该句不甚相同:
吾乡陈星斋先生题画云:“秋似美人无碍瘦 , 山如好友不嫌多 。 ”江阴翁徵士朗夫《尚湖晩步》云:“友如作画须求淡 , 山似论文不喜平 。 ”二语同一风调 。
则此句原当作“山似论文不喜平” 。 二句虽然句式与用语相似 , 但意思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一为论文 , 一为论景 , 一则以山喻文 , 一则以文喻山 , 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的 。 看来 , 这一古人成句 , 似是有人运用“夺胎换骨”之法化用而来 。 但此化用者为谁 , 则大部分记载皆语焉不详 , 多用“古人云”“前人说过”等语一笔带过 。 就算专门记录联语格言的工具书 , 也大都不详出处 , 如苏渊雷主编 ,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绝妙好联赏析辞典》格言联“友如作画须求淡 , 文似看山不喜平”条 , 只说“此句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 , 山似论文不喜平’” 。 梁申威主编的《绝妙对联450》则将对联归入“佚名”名下 , 说:“此联由旧诗之句改成 。 ”略记其出处的 , 只有郭鑫铨《云南名胜楹联大观》 , 说是出自云南近代的大学者、喜作楹联的赵藩所题之书房联 , 认为是他化用了前人成句 。 这一化用 , 倒也十分顺理成章:题写书房联 , 自然要以教导读书为人之道为胜 , 此诗上句是讲交友之道的 , 与书房联倒算贴合 , 但下句写景 , 如非是面对大山、开窗见景的书斋 , 则“山似论文不喜平”这样的话就不那么贴切了 , 但稍一变化 , 作“文似看山不喜平” , 就若合符契 , 符合书房联的标准了 。 如此 , 这番化用 , 倒是十分巧妙 , 颇有些黄山谷所谓“点铁成金”的功效的 。
张庭芳|戎默|“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图片

郭鑫铨《云南名胜楹联大观》(1998)
不过 , 赵藩喜作楹联 , 亦喜集他人成句或直接题写他人的联语 , 那此联的化用是否真的是赵藩所为 , 还是赵藩题写了前人的成句呢?《云南名胜楹联大观》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 这句联语的著作权 , 实际上还是一个谜 。
谜底直到我读到了清人张曰斑所著《尊西诗话》方才解开 , 其卷上云:
有索写斋联者 , 余拈笔书翁朗夫《与友人寻山》句 。 次句误以“文”字起 , 自惊其误 。 品五弟曰:“原句寻山 , 兹系教学 , 改作‘文似看山不喜平’较切 。 ”不觉击节 , 喜弟能起予也 。
张曰斑为清嘉道间人 , 自然要比晚清近代的赵藩年代早些 , 此句的化用 , 当自张曰斑《尊西诗话》起 , 而这一“点铁成金”的化用 , 竟出自一个美丽的“失误”:乃曰斑为人题写书斋联 , 想写翁照的“友如作画须求淡 , 山似论文不喜平”两句 , 写到第二句时 , 竟先写了个“文”字 , 不觉大惊失误 。 但后来经“品五弟”提醒 , 与其涂改徒然造成不美观 , 或是推倒重写 , 倒不如改成“文似看山不喜平” , 于书斋联也更为贴切了 , 坏事也成了好事 。 这位“品五弟” , 在《尊西诗话》中也有记载 , 其卷下云:“品五名曰珂 , 号藴山 , 由明经司训莱州 。 ”可以大略考知“品五弟”的姓名是张曰珂 , 字品五 , 号藴山 。 这样 , “文似看山不喜平”“化用前人成句”的来龙去脉 , 大致可以明了了 , 而此联改编的著作权 , 自然当属张曰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