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政|爱别人,也是一种暴政( 三 )


换言之 , 你如果要把个体的同一性加以定型 , 你就一定要预设他人的视角 , 或者集体的视角 , 你是通过别人的镜子才知道你自己是谁的 。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别人当然没有你所具有的那些体验 , 并不知道你真正喜欢什么 , 所以 别人的视角对你而言就是暴政 。
有多少富家子弟被父母逼着经商 , 有多少中产的子弟被父母逼着学琴 。 他们真喜欢经商、学琴吗?仅仅因为他们属于某某阶层 , 这个标签是被别人贴上的 。
甚至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是别人起的 。 你的名字里包含了别人对你的期望 , 构成了对于你的一生的心理暗示 。 而这种心理暗示一旦内化 , 你就变成了你所以为的你自己 。
暴政|爱别人,也是一种暴政
文章图片

萨特向我们反复强调:在我们基本的现象学体验里 , 是没有自我的 , 自我是他人构建的 。
他同时告诉了我们一点:他人对于自我的建构 , 是一种他人对于现象的暴政 。
于是我们就很容易从萨特的哲学中 , 得出这样一个推论 。 这个推论或许可以与“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并列 , 这也就是“自我也是地狱” 。
换言之 , 当你按照他人的建构要求 , 来要求自己的时候 , 你就为自己做出了一个你自己的心灵的牢房 。 这时候你就放弃了自为的一面 , 变成了纯粹的物件 。
4.
爱别人 , 可能也是一种暴政
有没有什么案例可以为萨特的哲学做注脚呢?我们来看看《三国》吧 。
从萨特哲学的标准来看 , 《三国》的第一哲学英雄或许是吕布 。 因为他不停地选择 , 体现了萨特所说的自由 。
吕布总是不按照大家的期望来表现自己 。 他先跟着丁原 , 然后又杀了丁原 , 跟了董卓 , 做了一堆坏事 。 之后 , 他又杀了董卓 , 成了逞恶的人 。 他总能打破大家的期望 。
吕布的哲学本质是什么?是一个肌肉版的萨特笔下的英雄 。 萨特和吕布的政治立场都像走马灯一样 , 我们很难定义这两个人 。
但是 , 这恰恰体现了萨特哲学的一个精髓: 一个人的自由度就在于难以被定义的程度 , 越难被定义 , 越自由 。
这也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 。 这里的存在指的是那种自由的体验 。 本质是什么呢?就是那种档案上的盖棺定论的文字 。
也就是说 , 我们自己自由的体验 , 是先于别人对你的盖棺定论 。
暴政|爱别人,也是一种暴政
文章图片

那么 ,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 仅仅就是这种奴化和被奴化紧张关系吗?难道人和人之间就不能彼此关爱吗?
萨特认为 , 当然可以去爱别人 , 这是人的自由 , 但是爱别人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暴政 。
多少爱人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对方的呢?多少分手就是因此所导致的呢? 所以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是施虐狂与被虐狂之间争取奴化主动权的斗争 。
那在萨特的哲学框架中 , 我们还能积极地看待别人吗?
在萨特看来 , 那就需要尽量少奴化别人 。
当然 , 完全不奴化别人 , 是不可能的 。 少奴化别人、少定义别人 , 同时不要太爱别人 , 太期望别人做什么 。 因为对别人期望太高 , 或者太挂念别人 , 因为这本身也是一种奴化 。
暴政|爱别人,也是一种暴政
文章图片

在这个意义上 , 萨特似乎是重复了康德的重要的道德律令:人不仅仅是手段还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