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游戏|《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激活传统必先穿越现代

郭宝昌、陶庆梅合著的《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年版)一书自问世以来 , 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 2021年11月21日 , 许多学者在“活字文化”相聚 , 共同讨论这本书的新意所在 。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资深剧作理论家刘树生;中国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教授沈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孙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张志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飞舟;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汪晖等嘉宾 , 我们特整理出其中的代表性发言 , 以飨读者 。
了不起的游戏|《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激活传统必先穿越现代
本文图片

刘树生:本书是中国戏曲学术领域内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 也为世界戏剧史增添了一份宝贵的文献 。
我原来比较担心“游戏”这个概念能不能立住;但后来发现“游戏”在本书中成为了一个哲学问题 。 古文字的“戲” , 左半部上面是一个老虎的头 , 底下是个“豆”字 , 右边偏旁是个“戈” , 很可能就是一个戴着老虎花纹的面具的人与一个执戈的武士进行搏斗的残酷游戏 。 从训诂学上讲 , 戏是“游戏”这一概念是可以成立的 。 唐代刘晏在很小的时候写下了《咏王大娘戴竿》 , 被誉为神童 。 当时杨贵妃将他抱到膝盖上 , 边看表演、叫好 , 边给刘晏涂脂抹粉 , 然后让他作诗助兴 。 这就是具有互动性的游戏 。
另外 , “游戏”在西方是个热门词 ,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席勒、斯宾塞都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游戏史 。 文明从游戏开始 , 游戏进而创造了艺术 。 我们中国人过去不太重视游戏的传统文化意义 , 而宝昌通过提出“游戏”说 , 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探讨 。 在这个过程中陶庆梅做出了巨大贡献 , 帮助他理顺了其中的理论逻辑 。 我记得李陀在序里说 , 这本书是在戏曲理论的花园里盖了一座楼 , 而且是一座高楼 。 现在看来 , 这楼立住了 。
了不起的游戏|《了不起的游戏:京剧究竟好在哪儿》︱激活传统必先穿越现代
本文图片

沈林:在我看来 , 这本书不光提供了知识和见识 , 还尝试了理论思考 。 更可贵的是 , 本书与某些略显枯燥的学术论文不同 , 以生动的方式进行了论述 。
书中用“游戏”为核心概念来说京剧 , 让我联想到了“奥运会” 。 奥运会的本意其实就是“奥林匹克百戏”(Olympics Games) 。 这一赛事最初具有迎神赛会的意思 , 献给宙斯的 , 同时追求技巧性和对抗性 , 它暗合了“游戏”的本质 。 在我看 , 体育运动竞赛规则就是京剧的“程式”:规矩 。 为什么很多观众看不懂奥运会项目的比赛就会着急、需要解说?因为这游戏规则是人为的、与日常生活无关的“程式” , 观众无法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得出经验 , 了解这些规则的运作 。 这可能就是京剧和写实主义的戏剧、电影不太一样的地方 , 专业人士需要为观众介绍这其中的游戏规则 , 甚至观众在看表演时 , 必须得有人解说才更有意思 。 《了不起的游戏》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就在于为我们阐明了其中的一些“游戏规则” 。
说清楚“游戏”好在哪里尤其重要 。 过去 , 胡适、傅斯年既不会游戏也不屑于游戏 , 说要把京剧这“了不起的游戏”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 我觉得 , 他们主要是不懂得这“游戏”的规矩 。 在中国戏剧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 很多先贤都志存高远 , 想要学习西方的“游戏” , 用他们的规则改造自己的“旧游戏” 。 但是 , 郭宝昌先生在书里写到: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游戏”道路往下走 , 如此一来 , 不论是戏曲、电影还是戏剧都能迎来创新 , 迎来“创新性游戏” 。